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IIL)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ikowsikl)在向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提交的一份议案中,首先使用了“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他指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是那些经过训练掌握了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到了80年,由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赋予了信息素质全新的概念。传统的图书馆书目知识以及以强调技术因素为主要特征计算机素质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不仅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的信息。从根本上讲,这些人知道如何进行学习,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如何去寻找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本文借助电脑辅助合作学习(CSCL)平台,利用信息交流技术渗入式策略(ICT-integration Strategy)对四十位高校(EFL)英语教师进行为期五周的信息素质培训,旨在通过此项在特定环境下,应用创新培训方法的实验项目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质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每周,由八名教师组成的五个实验小组在课程同行指导者(Peer Instructor)的引导下,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话题进行检索,评估以及使用信息以便完成培训课程所要求的陈述,批判及讨论活动。为了更好地衡量培训结果,研究者采用定量与定质研究相结合的实验手段:一方面借助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教育五项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为蓝本细化为问卷调查表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数值化平均程度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课程的详细设计和安排,融合培训前、中、后期深度访谈(In-depth Interviews)的模式开展意见收集、分析和整理。培训结果显示四十位英语教师的信息素质整体平均水平提高了21%。然而,英语教师在陈述,批判及讨论活动中没有明显的能力提高表现.本文不仅为衡量信息素质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科学方法,而且也为将来的信息素质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在文中,研究者还指出终身学习的教育文化氛围对信息素质教育的影响,也对未来研究的取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