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和土地开发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根源的阐述,也是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球一体化之间联系增强的必然态势。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使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更加深入,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变化,反映了人类改变土地利用的方式,其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为例,并以该县200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2015年龙陵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现状矢量数据、DEM数据,以及其他自然、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10.5、Fragstats4.2、ENVI5.5、Excel等软件,运用转移矩阵方法、数字高程模型、坡度计算模型等对龙陵县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转移进行分析;同时,对2009-2015年龙陵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定量描述,并分析了2009-2015年间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龙陵县景观格局的变化以及分析的原因,力求为龙陵县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依据。该项研究结果显示:(1)根据两期土地利用数据统计得出:全县土地利用以农用地为主,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在不断地提高。耕地总量相对不大,但土地利用率高,水田较多,荒废率少。当然,需要指出的是,龙陵县整个土地结构中,土地开发程度有待提高。(2)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分析结果表明:从2009-2015年,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存在地类转移过程的地块面积在龙陵县各类土地总面积的占比为2.60%,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地类面积共7260.1hm2,未发生土地利用地类转移面积为272100.99hm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分析表明,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政策、经济因素、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以及交通运输因素共同作用,使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的结构有所改变。龙陵县区域土地利用更多的结果表明,在当地政策、云南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保护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等战略的实施下,充分地保护了龙陵县的生态环境与耕地结构,有力地保障了旱地、水田、水浇地的面积和地类的质量。(3)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并对此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本文对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龙陵县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当地相关政策驱动因素的作用,使得龙陵县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景观格局呈现新的结构特点,据此发现的主要问题是:耕地资源相对较少,需要对坝区的耕地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快速扩张且已具有一定规模,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差异不相匹配,需要对建设用地的更加集约利用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4)由于龙陵县在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方面,还处于发展的阶段,还需从宏观上对全县在土地利用,土地结构等方面进行科学配置,制定切实的措施,本文正是基于此,从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功能的空间作用关系上,对研究区高程的五个梯度带,即526-1000米、1000-1500米、1500-2000米、2000-2500米、2500-3002米和坡度的六个梯度带,即0°-2°、2°-5°、5°-8°、8°-15°、15°-25°、25°(以上共6级)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上的优化基础分别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及定量化的测算结果,从而评价出龙陵县的景观格局结构上的变化。本文对龙陵县景观生态各种资料的研究中发现:土地利用景观的类型丰富度还不够,破碎化程度仍然在提高,景观的优势度不断减小,但是龙陵县现有的优势度仍然存在,景观中还明显的存在诸如林地等具有某种优势的景观类型。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意义,是通过对研究区2009-2015年间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的探讨,对2009年度至2015年度期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指数做出分析,并依据该分析结果总结得到相关变化的驱动因素,力求为土地资源分配探寻科学的方法。总而言之,本文不仅分析了龙陵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而且针对龙陵县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分配提出可行的建议,使研究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的调配各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类型,保护现有的耕地,在保护龙陵县区域内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安全的条件下,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研究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龙陵县生态、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