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降水演变特征与环流和季风的年代际变化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利用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量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干旱化成因.结果发现近20多年华北的严重干旱主要表现为夏季7、8月降水明显偏少.我们对1951年以来的华北7、8月平均降水序列进行了Morlet小波功率谱分析,发现其降水具有准2,准5年等年际变化成分和准10年和准16年等多种时间尺度的谱分量.正交小波分解发现华北降水中年际变化成分是主要的,其方差占总方差的75﹪.而准16年的年代际尺度部分的位相与降水年代际增减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500 hPa、2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发现了对应华北地区夏季各月降水偏多(或偏少)的环流形势的特征,表明大气环流70年代末的年代际变化是华北近20多年来干旱化趋势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当华北地区500 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处于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亚洲低压较强时,华北降水偏多.但近20余年来,亚洲大陆中西部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夏季海平面气压场明显升高,500 hPa位势高度偏高,亚洲大陆低压强度减弱,定常波槽脊变浅且明显东移,定常波垂直结构的年代际变化也不利于华北降水,中纬度盛行的纬向气流阻碍了夏季风北上,华北处于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下,因此夏季7、8月的降水持续偏少.夏季风是影响华北降水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华北上空的850 hPa经向风场与夏季降水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夏季风较强,盛行偏南风,华北降水偏多,反之则偏少.用华北区域平均的夏季各月850 hPa的经向风作为粗略表示华北夏季风强度指数,发现其在1965年和1979年分别经历了一次年代际衰变,因此近20多年来,华北地区的偏南风持续减弱.正交小波分解的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风的年代际尺度分量约占总方差的70﹪,与降水原始序列和年代际尺度部分都有很高的相关系数,表明夏季风的年代际衰减是华北降水特别是7、8月降水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说明近30年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衰变可能是华北干旱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大气环流年代际突变引起的环流形势变化是华北夏季7、8月降水减少的原因之一,而近20,30年东亚夏季风的两次年代际衰变更是直接导致华北降水持续偏少,干旱严重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该文从NOAAAVHRR 1B数据的可见光波段(Channel 1)、近红外波段(Channel 2)及热红外波段(Channel 4 and 5)出发,结合地面气象资料,用作物缺水指数法建立了适合于监测辽宁省生
本文设计了数据采集存储系统,阐述了数据记录器中各部分电路硬件设计。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来实现整个系统的逻辑控制以便同时可靠的采集、存储多路模拟量和数字量数
大气气溶胶在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合利用了地面多波段太阳光度计和具有较高分辨率的MODIS卫星遥感资料,联合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集水供热系统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计算机监控能够为集中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正是基于此,研究计算机自动化控制
在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同化正成为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如何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梅雨锋中尺度强降水经常会引起长
华北暴雪具有强度大、突发性和局地性强等特征,预报准确率一直很低。华北暴雪多由从东北平原南下冷空气经渤海向西回流到华北平原的回流天气造成。在回流背景下,若东路冷空气在
邻近效应问题是涉及到3D地气耦合辐射传输模拟和水平非均一反射地表上卫星定量化遥感两个热点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沿科学难题,它影响卫星对地面目标和大气的定量化遥感应用.该论
该文以研究青藏高压加热为主线,使用NCAR/NCEP再分析数据集深入分析了青藏高压 加热场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基于热力适应的理论,建立了夏季青藏高压环流场建立和
学位
该论文是对降雨和降雪云中的云物理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研究.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MM5V3,对中国华南前汛期暴雨、梅雨锋暴雨、北京东风回流降雪和辽宁寒潮大风雪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