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转型,社会利益分配出现了重置及多样化格局,原有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并使之呈现复杂化态势。同时,由于互联网在近年来不断普及,网络逐步成为人们利益表达、进行社会舆论监督的新兴手段,现实的社会矛盾也通过网络而表现出来。其中,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现实社会群体性事件的虚拟映像频频发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不仅造成民众情绪和心理的极度动荡,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政策也受到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彰显突发公共事件的动态走向。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特别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易言之,网络监管的改善,完善公众利益表达机制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应建立怎样的应对机制,如何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将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研宄的焦点问题。只有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形成机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才能发现政府在应对突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时的机制缺失,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及时消除和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利影响,做好此类事件的应对与控制工作。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特征、形成机理及其与政府行为的关系。然后,阐释了网络事件参与者群体之间的正反馈效应、参与者群体与当地政府间的博弈行为及各级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的博弈行为和策略选择。并通过对浙江乐清“钱云会”事件个案的演绎分析,系统地还原了事件从引发到扩大,最终到非理性化的整体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钱云会”事件进行了问题剖析,揭示了政府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的诸多问题,包括网络监管措施不力、缺乏与公众的信息互动、行政行为不规范、公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方面。在网络信息技术的背景下,网络的开放性、迅即性具有划时代意义,作为时代产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自产生便带有信息科技的时代印记。论文以复杂性科学理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网络传播理论、信息管理理论等为研宄基础。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并综合定性和定量的研宄方法。通过对“钱云会”事件相关的网络论坛发帖、党报报道、都市报报道的对比分析,分析了源事件发生后媒体和网民对“钱云会”事件的激烈反应,以及在网络舆论背景下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与府际博弈,结合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表现、方法和机制缺陷等因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改进的政策建议,为政府机构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提出机制建设方面的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政府网络监管、加强与公众的互动、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健全公众表达机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