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发展的阶段演变,旧城更新已经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点课题。2017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始转变,逐渐从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从增长式的开发建设转向存量治理的一种模式。渝中区作为重庆市唯一完全城市化地区,包含在城市中心区的老旧住区逐步衰败,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但过去几十年渝中区采用的增量拆迁更新手段并不适用于现存的老旧住区,一是现存的老旧住宅建筑虽环境设施陈旧,但主体结构安全、基本功能较齐全,按照现行建筑设计规范,预计仍有20-30年的使用寿命,对其进行拆迁更新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二是住区存在大量没有能力负担新建住房高昂费用的中、低收入居民。对此渝中区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更新方法,如2012年开始的街巷立面等外环境整治、2015年的社区综合整治等更新实践等,都对整个渝中老旧住区的生活环境提升有一定的效用。但受一些资金、技术、项目实施等条件限制,设施布局与空间设计上未精细的考虑人群使用需求,存在范式化设计现象,缺乏对住区地域空间特色的挖掘,导致住区居民交往活力的丧失。另外,更新时较少关注住区管理机制及更新后续维护,使得更新的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且持续性弱。本文基于近期更新实践的5个老旧住区作为案例研究,归纳出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配套设施、社会人文环境、现行更新机制四大更新主要矛盾。究其更新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是当前城市更新深耕于功利性价值导向,更新中用对经济增长“好”的要求来规范城市更新的具体运作。在此基础上,引入“包容性”理念,从根本上改变其“功利性”增长主义,走向更加“包容性”的增长方式,思考如何在较少资金投入、存量土地建设的情况下,优先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并维系己形成的社区网络,促进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包容性更新理念,构建了包容性城市更新思路下的老旧住区更新框架,以多元包容的目标价值观为核心,以更新实施的落实性为根本,以居民为主的社会权利的参与性为手段,以政策机制的共享性为保障。并针对梳理出的渝中区老旧住区更新矛盾困境,提出四条具有代表性的住区更新路径——物质层面上“精细化”的开放空间与“人性化”的配套设施,社会层面上“参与性”的社会治理,政策层面上“示范性”的政策制度,以期对渝中区老旧住区更新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