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后离体人肝泡型肝包虫病灶及其病灶周围肝组织形态学变化,选择临床微波治疗泡型肝包虫病最佳消融时间与功率的组合。方法:收集到11例泡型肝包虫病患离体肝脏,5例为单一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病肝通过CT测量初略估计其大小以及其钙化程度。将病肝对半剖开,在其中半份病肝上选取病灶与病灶周围肝组织交界点对其实施60w功率微波消融,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不作处理,通过作用不同时间(0min、5min、间断10min),分别收集两半肝不同距离(1cm、2cm、3cm)标本,使用HAE分级评判标准,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光镜下其与对照组不同的病理变化。结果:这次研究病肝共计11例,实施微波消融11例,11例病灶体积占病肝体积均大于40%。在病理切片下观察到包虫病灶组织向病灶方向在距离消融点1cm处消融5min后即呈现泡球蚴的生发层解离脱落,HAE分级II级变化。距离消融点2cm及3cm处未发现其与对照组有差异。肝包虫病灶周围组织向正常肝组织方向不同距离呈现不同程度的细胞脱水、排列紊乱、边界不清、细胞核皱缩、染色质固缩、细胞膜破裂,胞浆漏出,胞浆嗜酸性增强、胞浆融合、胞浆红染加深均质化。尤以1cm处表现为甚,5min时即出现部分细胞膜破裂,胞浆漏出,细胞脱水,肝血窦增宽,再次消融5min后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加剧,出现广泛胞浆融合,整个视野转变为一片均质的红色,呈现典型细胞凝固性坏死现象。当在距离2cm处取组织,5min时,肝细胞稍有脱水,部分细胞膜破裂,肝血窦略增宽。再次消融5min后,可见肝细胞核蓝染加深,相比未消融组的,细胞核的形状欠圆润。核内染色质着色显示其排列与未消融组有差异(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膜破裂,胞浆漏出。肝血窦进一步增宽。细胞边界稍欠清,胞浆轻微融合(n=8),细胞嗜酸性稍增强(n=8),红染略加深(n=8)。当距离增至3cm时,两次时间消融的结果相同,可见细胞排列情况,细胞核形态、大小,细胞质内容物形态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微波消融60W,10min组合可使病灶至少1cm内的泡球蚴呈现HAE分级II级改变,使病灶周围肝组织2cm内呈现凝固性坏死变化,可选60W,10min作为临床微波消融治疗泡型肝包虫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