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本文主要研究了黑尾叶蝉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存活率比较,寻找寄主过程中的定向选择行为,两种水稻品种(黔优568、金优431)和其重要寄主杂草(双穗雀稗)挥发物的提取和鉴定以及黑尾叶蝉寄主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黑尾叶蝉触角、复眼,单眼及前足跗节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主要结果如下: 以若虫存活率、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情况为黑尾叶蝉对其寄主植物偏好性的参考标准,黑尾叶蝉对黔优568的偏好性最强,B优811、奇优894次之,金优431最弱。黑尾叶蝉在双穗雀稗上不产卵,但有较高的存活率。 视觉(寄主颜色)在黑尾叶蝉对寄主的定向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Y”型嗅觉仪生测黔优568、金优431、双穗雀稗对黑尾叶蝉的引诱性,黑尾叶蝉几乎不表现定向反应;“T”型仪生测表明,黑尾叶蝉对光迅速而明显的定向作用;黔优568较金优431对黑尾叶蝉的引诱作用强,双穗雀稗对黑尾叶蝉的引诱性不及稻株。在相同的光强下三基色的引用作用较其它单色光都强,田间粘虫板试验结果表明,绿、黄、蓝色的诱虫板较其它颜色诱虫板对黑尾叶蝉的有较强的引诱作用。 采用顶空动态吸附法对黑尾叶蝉寄主植物黔优568、金优431稻株以及双穗雀稗进行挥发性次生物质的的收集提取,经“气谱——质谱”(GC-MS)联机共检测出44种化学成分,其中烷类11种,萜类9种,酮、醇、醛和酸类10种,芳香族化合物12种及其它类化学成分2种。结果表明α-蒎烯的含量很有可能为黑尾叶蝉对稻株偏好性的一个参数,苯并环庚-1,3-二烯、α-长叶松烯或许为双穗雀稗对黑尾叶蝉的自身特异引诱成份。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可能由双穗雀稗体表分泌,其中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3.622℅,或许使黑尾叶蝉感受到它们的刺激,影响其取食行为。 黑尾叶蝉触角电位(EAG)反应表明,各处理黑尾叶蝉寄主挥发物引起的EAG反应均强于对照;黔优568、金优431引起的EAG反应强于双穗雀稗及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黑尾叶蝉雌、雄虫对各挥发物的EAG反应无显著在差异(P﹥0.05)。 黑尾叶蝉触角、复眼、单眼、前足跗节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感器数量和分布在雌雄两性个体间相似。触角上有一种毛形感器,一种鳞形感器。复眼较发达,表面着生少量短小的感觉毛,可能属于机械感受器。单眼为背单眼,表面着生短小的感觉毛,是否与飞翔过程中的机械感受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前足跗节爪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把握在植物体的表面上,中垫的感觉毛,可否感受叶表面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还需进一步的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