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性别问题已经渗透到语言研究领域并与其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翻译与女性的关系似乎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其被比作不忠的美人也早已由来已久。女性主义将性别引入翻译研究领域拓宽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范围,给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注入了新鲜活力。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女性用语通常被认为更加细致琐碎,谈话语气往往显示出更强的不确定性。而在语言风格方面,女性反而比男性更为标准。英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将两性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作了归纳,指出女性用语明显不同于男性的六个方面:词汇如颜色词的使用,感叹语气的强弱,“女性专用”形容词,反义疑问句的使用,陈述句中使用疑问语气,以及指示性言语行为力度。女性更易于运用丰富多彩的颜色词,更易于感慨感叹,更喜欢使用短句、问句和感叹句。杨必的译文向来有口皆碑,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所译《名利场》中文译本更是久负盛誉,几乎被视为定本。二十世纪初期,女性主义思想随着各种各样的“主义”一起风靡中国,不仅其倡导男女平等的核心思想受到热烈欢迎,甚至直接催生了中国的女性文学,而杨必的翻译风格也会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本文选取湖南师范大学彭长江教授新译《名利场》版本与杨必译本比较分析,发现杨译本在措辞及语言风格方面,反而比彭译本更为随意自由,这一点与语言学家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而在具体语言运用方面,杨必表现出了充分的女性语言特征,比如句术语气助词的频繁使用,对译问句疑问语气及叠词的偏爱,对粗俗语或咒骂语的回避,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以及对人名翻译的选词等。这些特点说明杨必没有向男权制度下的语言屈服,也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性别身份,相反地,她自由自在地翻译,翻译得游刃有余,在译文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译者的女性身影。女性主义翻译家们坚持认为译文应被赋予独立的存在价值,译作应被视为一种写作实践,因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为判断译本优劣订立标准和规范,而是通过知识传递过程建构翻译主体的性别身份,“在语言与社会中突显女性的身影”。对杨必《名利场》译本的分析表明,她作为译者在译文中显现了自己的女性身份,而这一点正好与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相一致。为了进一步分析杨必在其译本中体现性别身份的可行性,同时为了了解读者对于杨必体现其译者性别身份的态度和反应,本文作者选取100名英语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方式对读者对译者体现性别身份的态度和反应作了初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杨必在其《名利场》译本中体现其性别身份是被大多数读者所认同的,而这一结果为本文所作分析提供了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