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齿科修复材料的更新和粘结技术的进步,临床对根管治疗后牙齿的修复治疗方式趋于多样化,除了传统全冠或桩冠修复外,直接复合树脂充填作为一种牙体预备量较少的修复方式越来越受到青睐。面临床上,上颌前磨牙折裂颇为常见,因前磨牙的牙尖明显,咀嚼时受到侧向力较大,而且颈部缩窄,抗力较小。其次,前磨牙的特殊位置使其既具有协助尖牙撕裂食物的功能,也具有磨牙捣碎食物的功能,因此,前磨牙分担了较大的力,因此在根管治疗后发生牙体折裂的概率会增大而其修复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较小的牙体缺损,如MO洞型,其最优的修复方式仍无定论,临床上根管治疗后常使用复合树脂进行充填。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型粘结系统被不断引进牙科领域。其中通用型粘结剂因其操作简便备受临床医师的欢迎。通用型粘结剂作为一种单组分单瓶装的光固化粘结剂,因其组分的弱酸性,可根据适应证选择酸蚀-冲洗、选择性酸蚀或自酸蚀处理。但目前这类材料的体外实验及临床试验都较少。而通用型粘结剂采用不同粘结方式对其修复的效果如何还需经过临床的证明。由于临床实验的不可控因素相当多,相比之下,在体外实验进行评价更为适宜。体外衡量齿科粘结系统粘结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动态应力疲劳循环实验所提供的信息符合口内咀嚼功能情况,用这种方法评价根管治疗牙齿的修复方式和修复材料较为适宜。应力疲劳是导致根管治疗牙齿修复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另外,在口腔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导致的粘结剂的老化对修复的失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老化实验对粘结效果的评估也非常重要。[目的]研究通用型树脂粘结剂在不同树脂粘结技术下,对根管治疗后上颌前磨牙冷热循环前后MO洞型复合树脂直接充填的牙体应力疲劳的影响。[方法]选用因正畸减数拔出的无龋、无损伤、完整的上颌前磨牙44颗。进行根管治疗后,按照固定尺寸和比例预备MO洞型。离体牙随机分为4组。TE组:全酸蚀处理组,窝洞牙釉质使用32%磷酸酸蚀30秒,牙本质粘结面使用32%磷酸酸蚀15秒,冲洗吹干后,涂布通用型粘结剂,光固化后复合树脂充填;SE组:选择性酸蚀处组理,窝洞牙釉质使用32%磷酸酸蚀30秒,牙本质粘结面不进行酸蚀,冲洗吹干后,涂布通用型粘结剂,光固化后复合树脂充填;TET组:全酸蚀后,涂布通用型粘结剂,光固化后复合树脂充填,然后冷热循环20 000次;SET组:选择性酸蚀后,涂布通用型粘结剂,光固化后复合树脂充填,然后冷热循环20 000次。每组随机选择一个试件沿颊腭尖方向切开,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全酸蚀及选择性酸蚀处理后牙釉质及牙本质的粘结界面。剩下试件包埋后,固定在疲劳加载机上,牙体长轴与垂直方向呈45°夹角,加载头作用于腭尖颊斜面的1/2处,疲劳加载120万次,50N,2Hz。断裂试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并使用监控器精确记录每颗牙的断裂次数。断裂次数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按照如下标准统计断裂模式。断裂模式:Ⅰ型-断裂未累及树脂充填物,断裂线在釉牙骨质界以上;Ⅱ型-断裂累及树脂充填物,断裂线在釉牙骨质界以上;Ⅲ型-断裂线在釉牙骨质界到釉牙骨质界以下2mm之间;ⅣV型-断裂线在釉牙骨质界以下2mm以下。[结果]在未进行冷热循环之前,TE组与SE组生存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冷热循环后,TET组与SET组也无统计学差异。但冷热循环前后,即SE组与SET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E组与TET组无差异。经过冷热循环后,TET及SET组严重断裂的比例增多,即断裂面在釉牙骨质界以下的试件增多。扫描电镜示,冷热循环前,TE组与SE组牙釉质粘结界面均可见树脂突形成。TE组牙本质小管内可见树脂突形成,SE组牙本质小管内无树脂突渗入。冷热循环后,TET组与SET组牙釉质及牙本质界面均发生断裂,并且粘结剂均可见填料剥脱。[结论]通用型树脂粘结剂的全酸蚀与选择性酸蚀方式并没有显著影响冷热循环前后上颌前磨牙MO的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效果,但在冷热循环过程中,选择性酸蚀方式下前磨牙抗应力疲劳能力降低的幅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