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不透水地面增加,城市原有的水文循环系统性破坏,导致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引发了城市内涝。我国学者借鉴国外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理念,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策略,旨在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手段应对城市内涝问题。LID理念的核心是源头控制,旨在将大部分径流控制在排水系统的起端,从而减轻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土地类型,是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起端之一,在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具备相当的典型意义。文章以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徐州市风华园小区作为实例,针对如何通过改造将原有绿地改造为下凹式绿地,提高小区防涝能力的规划设计方法。一方面计算了下凹式绿地的渗蓄性能:根据植物耐淹时间和雨水下渗公式计算溢流口高度的设计上限;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水量平衡模型计算下凹面积;根据溢流口排水性能和暴雨强度计算下凹深度及溢流口数量。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下凹式绿地形态及位置探讨下凹式改造区域的优先布局,通过分析改造区域布置的影响因素提出改造适宜程度等级,然后基于各类绿地的特征,指出居住小区下凹式绿地改造规划设计的布局原则。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研究,分析各项因素的互相影响关系,提出居住小区下凹式绿地改造规划设计的流程。研究表明:溢流口高度的计算主要受植物耐淹时间和土壤渗透率的影响;下凹面积主要受溢流口高度和设计降雨量的影响;下凹深度则主要受设计暴雨强度、溢流口规格、溢流口数量的影响;下凹式绿地应优先以带状形态,靠近雨水管道和不透水地面设置;下凹式绿地改造规划设计过程中,各环节的参数指标确定的流程建议为:首先计算溢流口高度和下凹面积,然后确定下凹式绿地布局,最终确定下凹深度、溢流口数量、溢流口位置。文章基于下凹式绿地参数和布局,提出一套完整的针对居住小区的绿地改造规划设计方法,并从政策、实施、管制方面对下凹式绿地的建设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