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抗震能力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n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日等国家的学者根据多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现已逐渐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流方向[15]。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目的是将所设计的结构在指定强度地震下的破损状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控制在预期的目标范围内,使结构震后的功能得以延续、维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大跨度、大空间、自重轻等优点,近年来,这种结构体系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欢迎。然而由于其自身特点,它在地震区的应用,迄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而针对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在国内外仍很缺乏,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及其抗震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着重探讨了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若干关键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改进办法,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并通过算例的设计与pushover分析,对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其抗震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包括:①研究了基于能量原理的双线性滞变模型下的等效阻尼比公式,发现采用该公式折减规范弹性反应谱所得的等效刚度与相同目标位移下模型计算的等效刚度难以实现相等,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基于结构反应的双线性滞变模型、能量原理下的等效阻尼比公式、等效弹性位移反应谱等,利用迭代计算,找到了等效弹性位移反应谱计算确定的等效刚度与双线性滞变模型直接计算的等效刚度一致的等效单自由体系刚度强化系数,并由此反求等效刚度,从而给出了与规范反应谱相统一的等效阻尼比与等效刚度计算方法。②采用本文提出的计算等效刚度的方法,针对“使用良好”和“防止倒塌”两个性态水准,进行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较全面地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配筋特点。③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基于两阶段设计理论和截面纤维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抗裂因素、强柱系数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能力的影响,从承载能力、出铰情况、破坏机制、变形耗能等方面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论证了按本文的直接基于位移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能够较理想地实现结构预期的设计目标要求。④阐述了影响框架梁柱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框架侧移与构件变形的关系,建立了典型梁铰机制与柱铰机制框架的层间侧移与构件截面曲率延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已有的约束混凝土模型,推导了曲率延性系数与箍筋用量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梁截面的λ_v -ξ_u -μ_φ~b关系和柱截面的λ_v - n -μ_φ~c关系。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类型之一。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过早破坏,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并日益突出的一大灾害。及时掌握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
冷弯薄壁型钢小桁架结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轻钢龙骨结构体系,组成其承重骨架的基本单元是冷弯薄壁型钢小桁架。小桁架的弦杆由冷弯薄壁方钢管或矩形钢管构成,弦杆通过标准的V
学位
学位
学位
震害研究表明,框架结构底部变形较大,在地震中容易产生层间屈服破坏,“强柱弱梁”目标难以实现。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改变结构破坏模式,在框架结构上附加可控摇摆墙,形成框架
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正逐步应用于桥梁工程、多低层建筑、高层楼盖结构。为深入认识其耐火性能并为其防火保护提供依据,论文对薄壁型钢-混凝土梁-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是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结构特点,其刚度分布不均匀,楼板变形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已
强夯技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经济有效和环保的地基加固方法,随着近年的发展已经扩展到饱和度较高的软粘土地基处理中,但截至目前饱和软粘土强夯加固技术尚存诸多问题,应用研究仍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广泛地研究性质特殊的高分子复合微球。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与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磁流体稳定性和颗粒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