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后,循环及局部的AngII主要通过AT1受体介导其在心血管的作用,主要包括: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稳定血压,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刺激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也可促进胶原合成,增加间质胶原沉积和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影响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缬沙坦是特异性和高选择性的AT1受体拮抗剂,它能通过与AT1受体特异性结合,达到全面拮抗AngII的作用。此外,缬沙坦可使血浆Angll水平代偿性增高,继而激活AT-2R,有效地拮抗由AT1介导的相关作用,并通过促进内皮产生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缓激肽的作用,最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目的探讨预先应用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AT1、AT2的mRNA表达的影响,证明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存在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0只健康雌雄各半Wistar大鼠(体重230-250g),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将术后造模成功(与结扎前比较,ST段显著抬高)24小时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A、对照组;B、梗死模型组;C、给药+心梗模型组。给药组预先给予缬沙坦20mg/kg·d,灌胃2周。心梗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术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2周。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剪取心脏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式链式反应(RT-PCR)检测非梗死区心肌AT1、AT2的mRNA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N-BT染色测量左室横截面直径及心肌梗死范围。应用T检验计算P值。结果RT-PCR方法测定AT1、AT2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AT-1、AT-2的mRNA表达增加。给药组较模型组心肌AT1的mRNA的表达减少,AT2的mRNA表达增加。HE染色观察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发现模型组心肌细胞肿胀明显,并有部分纤维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给药组心肌细胞肿胀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纤维断裂不明显,缺血边缘区可见少许炎症细胞浸润。N-BT染色见给药组左室截面面积直径、梗死范围较模型组减少。结论:AMI后,RASS激活,心肌梗死区AT1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预先应用缬沙坦能够有效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AT1的mRNA表达,拮抗AngII的效应。此外,缬沙坦也可增加AT2的mRNA表达,进而抑制RASS,改善心肌梗死的心室重构,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存在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