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食盒是有效地搬运食物的一种物件。在不同的朝代,食盒有不同的叫法,不同年代食盒的材质,器形,装饰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表现。食盒这样的古器,目前留存的并不多。所以尽可能地扩大文献资料范围。除了利用网络资料外,对多种级别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对地方志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考古资料的发现。通过资料的收集,对器物的象征意义进行考证。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背景下,食盒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食盒作为随葬品,可以看出人们对事死如生的心理诉求,食盒在墓葬中的出现是随着厚葬的风气盛行而兴起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现代人可以根据食盒的造型、工艺判断墓主人的身份。在随葬时,食盒作为冥器是礼仪的象征,尤其是作为食足的象征;在宫廷中,食盒作为生活用品,同样可以体现出君权的威慑力,在传递过程中,暗含了送与被送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所表达的信息,在人们的长期生活当中,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食盒的功能不断得到延展、深化,并进一步扩展出了其他的功能,如身份认同,审美趣味、社会地位的象征等。在游宴中,食盒的符号象征又体现出文人墨客的风雅,以及宫廷仕女争奇斗艳的心理;在民间特定的仪式活动中,食盒又体现出吉祥文化,以及约定俗成的规范。探求古代食盒的象征意义,对现代的食品包装设计有着重大的启示。相对于现代的一次性快餐盒,传统的食盒具有生态意识。首先,食盒可以反复使用,而重复使用又是生态设计的一大要点。食盒的象征意义显示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而现代的食品包装忽略了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快节奏地生活环境下,速食主义成为了一种流行文化,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的便当盒、从而导致了材料的浪费,“白色污染”成为快餐盒的代名词包装的无文化象征也透露出人们精神的空乏。食盒作为一种物质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外在感性的显现,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理想等意识形态。这样的意识形态通过食盒的造型、装饰纹样、色彩等,并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对现代食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