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以来,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流行的主要禽病。目前,我国IB的发生已经遍布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虽然已广泛使用IB疫苗,但IB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已免疫鸡群中又常常爆发IB,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IBV是单股RNA病毒,该病毒基因可由于点突变和重组而发生变异,故此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血清型较多,已达30余种之多。已知的以侵害呼吸道为主的血清型有Conn、lowa97、JMK、Florida、Arkansas99等和以侵害肾脏为主的M41、Holte、Gray、Australia等血清型。2006年4月,重庆某鸡场在已经进行了IB的常规免疫程序后,仍爆发了严重的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为了找出确切的病原,我们对该致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鸡及濒死鸡严重病变肿大的肾脏制成悬液,菌检阴性后按照常规实验方法经鸡胚传代,收集6代鸡胚尿囊液,用1%的鸡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检验是否含有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结果表明,尿囊液无直接血凝性,用1%胰蛋白酶处理后出现血凝性。将6代鸡胚尿囊液装入透析袋埋入固体PEG6000中进行浓缩纯化,经过滤除菌,滤液即为浓缩纯化的病原液。将浓缩纯化的病原液进一步经致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证实了分离到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重庆株理化性质的测定:通过半数鸡胚感染量试验测定EID50为10-6.74/mL;通过半数气管环感染量试验测得TOCID50为10-4.52/mL;氯仿敏感试验表明重庆株对氯仿敏感;乙醚敏感试验表明重庆株对乙醚敏感;热稳定试验表明重庆株对热敏感;酸碱敏感试验表明pH3.0与pH11.0的酸碱环境均可降低重庆株的毒力。用气管环组织培养交叉中和试验鉴定分离株的血清型,结果重庆株与标准T阳性血清有一定交叉反应,中和效价为1:32,与其他Mussachusetts、Arkansas、Connecticut、Gray等血清型中和效价均为0,表明重庆株是一株IBV变异毒株。IBV重庆株S1基因的克隆测序分析:提取IBV重庆株的RNA,对其S1基因应用RT-PCR方法进行了克隆与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重庆株的S1基因与T、Mussachusetts、Arkansas、Connecticut、Gray等血清型S1基因同源性不高,分别为82.3%、77.5%、78.2%、78.6%、77.4%,进一步通过向NCBI提交重庆株的基因序列,并根据BLAST软件检索到与其具有最大同源性的毒株为比利时的B1648株,同源性高达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