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湾海岸带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且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但由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当地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多样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而围填海活动与之有着密切联系,尤其对海岸带湿地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详细了解渤海湾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景观格局变化和围填海活动的相关影响,本文利用遥感解译的方法获取了研究区1980、1990、2000、2010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以此来研究渤海湾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围填海活动及其对海岸带湿地影响。结果如下:(1)研究区耕地类型的变化非常明显,其中耕地内部类型的转换在1990-2000尤为突出,大部分水田转换为旱地,主要在于农业灌溉用水配给不足。而从该时期的养殖池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居工用地的增加可知,部分水被用于养殖和居民生活,使得农业灌溉用水减少。总体上,耕地的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特别是水田面积大幅减少,大部分转化为居工用地,导致许多优质的耕地被占用。(2)研究区居工用地一直在增加,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如天津、唐山、盘锦、东营。人口增加是居工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耕地受到国家保护,不能持续供给居工用地的需求,而导致了向滩涂、海域等湿地的扩展,即围填海活动的增加。而且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指导等措施和建议,大量的沼泽地、滩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3)通过对研究区进行景观指数分析,获取了研究区各类型的格局变化。耕地整体上的优势度还在,稳定性较好,但是破碎化程度增加,优势性也在逐渐降低。居工用地面积则逐渐增加,聚合度较高,整体优势明显,并有成为主导地物类型的趋势。养殖池先是增加,后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变化而导致其减少,并有逐渐退化的趋势。沼泽地、滩涂等海岸带湿地不断退化,景观破碎性加大,稳定性减弱,急需相应的保护措施。(4)通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及类型的变化分析,可知,人为因子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渔业的生产活动是海岸带湿地减少的主要因素,水田—旱地间频繁转化也来归因于农业发展的需求。而随着研究区经济活动的增多,城镇化速度加快,人口集聚,使得居工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致使其它地物类型面积减小,引起整个区域格局变化,破坏了整个区域景观的稳定性。(5)围填海活动是导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及河口地区,包括有天津、唐山、黄河口地区。大部分的围填海活动位于滩涂和近海水域区域,主要用于养殖池、港口、居住地等。大量的围填海活动导致了海岸带湿地面积急剧减少,造成了海岸带湿地的退化,约70%的湿地缩减与其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