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9到2017年政务微博经历了8年的快速发展,包括政务机构微博和公务人员微博在内的政务微博,在政府政务公开、公共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政务新媒体中起步早、成长快、氛围最开放的工作平台。本文研究的公务人员微博,指的是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部门和机关内设机构,以及其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公务人员开通的实名认证微博1。公务人员微博是政务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人员的公职身份使得其微博具有鲜明的公共属性,但作为公务人员的个人媒体又具备私人属性,而公共、私人属性兼备的公务人员微博作为社会管理和与网民互动的高效平台,是推进参与式治理的重要创新方式:国家相关公务人员可以借助微博的开放、及时等特点可就时事发表个人观点、推动政务公开、进行宣传推广等活动拉近与民众沟通的距离,切实地问政于民、服务于民。但公务人员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着一系列的挑战与变迁,如“僵尸微博”现象、公私身份矛盾、话语表达的冲突与调整、公务人员职位变迁后账号的处置等等,与参与式治理的要求不符,对我国公务人员微博参与社会治理产生阻碍。关于参与式治理的研究始于治理理论的探讨,参与式治理要求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直接地、自主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发展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协商和伙伴关系2,参与式治理对于公务人员微博参与社会治理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公务人员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将参与式治理理论引入到公务人员微博运行的具体实践中,研究公务人员微博参与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宏观、微观分析,讨论其实际效用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发现其话语表达策略、特征要素及主要服务领域等,并对公务人员微博在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大困境讨论分析,为公务人员微博实现参与式治理提供思路,在多元主体通过公务人员微博参与公共事务、公共决策领域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对于培育出常规化的参与路径和长效机制,从平台建设、内容建设以及政务服务定位等方向,为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多元治理的体系3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意义,参与式治理理论的研究综述,分析了网络时代中,公民参与的进步推动治理模式的改变,此外厘清了关于公务人员微博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一章阐述了参与式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深入探讨网络环境下参与式治理的主体、课题和路径,提出将参与式治理的“参与”、“赋权”、“协作”、“网络治理”等理念引入公务人员微博发展十分必要。第二章对我国公务人员微博发展状况进行宏观的概述和微观的分析。根据已有几年来中国政务微博报告和文献研究分别从公务人员微博的级别分布、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和工作区域分布对其现状进行概况描述;并通过抽样调查对典型公务人员微博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基于其微博内容分类、话语策略、服务领域、作用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对较为成功的公务人员微博的特点进行探讨。第三章对我国近年来的公务人员微博在参与社会治理中遇到的困境展开了论证讨论,针对公务人员开微博中“僵尸微博”、“公私身份矛盾”、话语表达界限等问题提出讨论。围绕公务人员微博的变迁过程,对当前公务人员微博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原因进行了探究。第四章基于参与式治理视角,并结合典型公务人员微博发展经验和发展困境分析,得出了公务人员微博在促进公民参与治理的几条路径建议,针对上述困境,从搭建网络共治互动平台保证政治沟通的直接性、提升公务人员治理能力和丰富微博内容建设等层面,给出了在多元主体通过政务微博参与社会治理方面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