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草沙水库是上海现今最大的饮用水源地,其位于长江江心长兴岛西北方与崇明岛隔江相望,青草沙水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广大市民提供大量优质饮用水,备受各级领导重视,后生浮游动物对青草沙水库生物群落的生态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对上海最大水源地长江口江心水库——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为青草沙水库水质预防和监测工作提供重要的后生浮游动物生存现状及分析资料,为水源地的防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实验结果:1.青草沙水库两年采样检测中,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58种,隶属于23科37属。2014年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种类39种,2015为48种。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中,2014年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生物密度占总密度百分比分别为:81.5%、7.2%、11.3%,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7.5%、55.2%、37.3%,2015年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生物密度占年总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98.7%、0.7%、0.6%,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7.1%、50.6%、12.3%。桡足类由于个体大、湿重大,即使,生物密度不高,其生物量占百分比高。2.本次实验研究中,两年共鉴定出轮虫32种,2014年为20种,2015年为26种,两年主要优势种有: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真翅多枝轮虫(Polyarthra euryptera)等。寡污型种类共鉴定出8种。2014年年均生物密度比2015年低,分别为:156.37±119.48ind/L和237.12±252.86 ind/L。2014年年均生物量比2015年高,分别为0.1316±0.1146mg/L和0.1229±0.1371 mg/L。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溶氧、总氮和总磷为主要影响因子,浮游藻类的生物密度与轮虫的生物密度成正相关关系。3.两年共鉴定出枝角类14种,隶属于6科9属,鉴定出的枝角类主要优势种有: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简弧象鼻溞(Bosminacoregoni)、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多刺裸腹溞(Moina rectirostris)、直额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2014年枝角类生物密度比2015年生物密度高,分别为:21.59±39.80ind/L和1.54±1.94ind/L。生物量2014年同样比2015年高,分别为:0.67±1.21mg/L和0.04±0.06mg/L。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水温、透明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枝角类生物密度的主要水质因子。4.两年共鉴定出桡足类12种,隶属于5科9属,桡足类两年主要优势种有: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等。2014年桡足类生物密度比2015年生物密度高,分别为:13.82±20.38ind/L和1.60±1.55ind/L。生物量2014年同样比2015年高,分别为:0.97±1.52mg/L和0.17±0.21mg/L。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浮游藻类是影响桡足类生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总物种相似度:2014年,上游和中游、中游和下游之间极相似(Sj=0.86,Sj=0.78),上游和下游间中等相似(Sj=0.67);2015年上游中游、上游下游中等相似(Sj=0.66,Sj=0.71),中游下游极相似(Sj=0.83)。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总现存量:年均生物密度:2014年(190.66±124.86ind/L)<2015年(240.25±248.60ind/L),年均生物量:2015年(0.33±0.16mg/L)<2014年(1.74±2.19mg/L)。导致2014年年均生物密度小于2015年,2014年年均生物量大于2015年最主要的原因是:桡足类、枝角类生物密度(2014>2015),说明其平均体积大,平均湿重远远大于轮虫平均湿重,在2015年轮虫生物密度占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轮虫单个体积小,单个湿重小,后生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反而比2014年低。年度间青草沙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的生物密度生物量整体呈现一种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趋势。由上游至下游水流越来越缓,根据物种相似性来看中下游相似度不断增高,说明后生浮游动物的生态结构越来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