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内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是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之一,以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费用为其特征,已成为当前临床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此同时,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不断发生变化,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很大困难,致使真菌感染己成为危重患者因继发感染致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成为减轻或控制真菌感染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的关键。本研究回顾性研究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讨论这些危险因素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地位,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这对于及早做出相应的临床处理对策,指导临床医生对机械通气患者合理的进行抗真菌治疗及正确的使用抗真菌药物,以期降低重症监护病(intensive care unit,ICU)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检索出所有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黄埔院区和附属第三医院出院诊断为肺炎,手术操作记录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住院病历,按时间和病历号排序,依次调出原始病历231份。根据本研究所采取的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共筛选出呼吸机相关肺炎127例。采用专门制作的病案登记表,按设计项目逐项记录。根据通过人工气道吸取肺部分泌物作培养的结果,将患者分为真菌感染组与非真菌感染组,对比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和对机械通气患者结局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根据本研究所采取的呼吸机相关肺炎诊断标准,有127例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入选,其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81例,占63.78﹪,不合并肺部真菌感染者46例,占36.22﹪。肺部真菌感染组67例死亡,死亡率为82.72﹪;无肺部真菌感染组31例死亡,死亡率为67.3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3.910,p<0.05)。肺部真菌感染组机械通气时间最短2天,最长148天,平均23.41±19.42天,中位天数为18天。无肺部真菌感染组机械通气时间最短2天,最长64天,平均13.23±9.88,中位天数为10天。
127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共培养出病原体297株,99例痰培养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病原体,占77.95﹪。真菌86株,以念珠菌属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最多见,占51.16﹪;共培养出细菌211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9株,占27.96﹪;革兰氏阴性菌152株,占72.04﹪。72例培养出两种或以上细菌,占56.69﹪。7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5.5﹪;无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46例,其中19例培养出两种或以上细菌,占41.30﹪;肺部真菌感染组患者81例,其中53例培养出两种或以上细菌,占65.43﹪。本文部分入选病例以大蒜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为真菌感染预防性用药,使用预防用药者47例,未预防用药者80例,结果预防用药组真菌感染发生率51.06﹪,无预防用药组真菌感染发生率71.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222,P=0.022)。@ 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机械通气天数、气管插管/切开>7天、糖尿病、血糖>6.1mmol/L、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更换次数≥3次、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7天、免疫抑制剂是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高龄、糖皮质激素使用≥7天、两个或以上器官功能不全、麻醉镇静药使用≥3天、血糖>6.1mmol/L、高APACHEⅢ评分是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常常是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龄、机械通气天数、气管插管/切开>7天、糖尿病、血糖>6.1mmol/L、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更换次数≥3次、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7天、免疫抑制剂、血糖>6.1mmol/L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血糖>6.1mmol/L、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7天、两个或以上器官功能不全、麻醉镇静药使用≥3天、高APACHEⅢ评分是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可降低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真菌感染组,提示尽早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进行抗真菌治疗,有助于改善呼吸机相关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