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资本市场,充分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定价、理性投资、维护正常资本市场秩序的基础。随着市场的成熟,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要判断公司真实的运营机制和控制体系,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了解内部控制信息是必要的。内部控制信息不但可以反映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也可以反映公司内部管理运营和控制情况。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支柱,掌握着国家的金融命脉,在维护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市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作为行业的表率,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其他银行起着指引作用。同时,由于业务的特殊性,上市银行也是高风险的上市公司,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和执行情况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经营效率与竞争力,投资者是否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金融安全与稳定。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领域的风险逐渐显现,金融机构的风险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暴露出内部控制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从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倒闭,到日本大和银行案、雷曼兄弟破产,给各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我国,虽然没有银行倒闭案的发生,但银行各类案件如金融诈骗案、骗贷案等层出不穷,凸显了银行内部控制薄弱,暴露了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这对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外和国内都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强化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定。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萨班斯—奥克斯法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该法案404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SEC应当相应的规定,编制的年度报告中包括内部控制报告,包括:(1)强调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2)发行人管理层最近财政年度末对内部控制体系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评价。同时,在内部控制评价方面规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担任公司年报审计的会计公司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上述评价和报告应当遵循委员会发布或认可的准则。上述评价过程不应当作为一项单独的业务。”标志着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由资源披露阶段发展为强制性披露阶段。这引发了美国全面的会计信息披露管制改革,继而在全世界引发了一系列的改革。 2010年4月26日,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改变了长期以来内部控制规范“政出多门”的现象,“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体系为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运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规定,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载体、内容等方面的不足,揭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建设性意见。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1章,绪论。此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简要地描述本文写作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以及创新与不足等。 第2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概述。介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决策有用性理论),并按时间顺序列示了证监会、银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及五部委关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第3章,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以2008至2010年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等公开披露信息为样本,对其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进行连续性的描述性统计。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分三个角度对其现状进行剖析,发现上市银行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逐渐规范、完善,这说明了我国出台的有关内部控制相关法规,尤其是五部委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2010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成效明显。但同时也存在披露载体不统一、披露内容不充分等缺陷,再次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 第4章,浦发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案例分析。该章首先解释了选择本案例的原因,然后对所选对象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浦发银行上市以来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各个披露载体(招股说明书、公司治理报告、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报告等)进行全面分析。 第5章,启示与建议。在本文前面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执行情况,并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自觉性、完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规(包括规范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形式与内容及制定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指标评价体系)、加大上市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管三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