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其对就业的影响却是言人人殊。有关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中,有些显示为正效应,有些显示为负效应,有些则显示为零和效应。实际上,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影响的负冲击效应和正补偿效同时存在,二者在不同经济体内的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作用强度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技术进步的总效应?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是如何被决定的?以及在什么样的技术路径和生产环境下技术进步能够更倾向于增加就业?这一系列问题在现有文献中未曾找到明确答案,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本文首先按照技术形态和内容的不同将技术进步划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大类,构建了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的数理模型,从理论上阐释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就业冲击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证明了无论产品创新还是过程创新对就业总量影响的冲击效应与创造效兼而有之。过程创新就业效应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过程创新的程度、生产的规模报酬情况、垄断程度、劳动力成本所占的份额、技术进步类型以及产品的需求弹性。当过程创新程度越强、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竞争程度越强、劳动力成本在总收入份额中的比例越大、技术进步不是劳动节约型的时候过程创新会更倾向于增加劳动需求,反之亦反;产品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新产品的增量以及新旧产品的替代程度,新产品增量越大,企业越倾向于增加就业,新旧产品替代程度越弱,企业越倾向于开辟新市场,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大,反之亦反。其次,利用1999~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分解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目的是检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是否可以补偿就业冲击效应带来的就业损失。同时也为实证检验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提供因变量。最后,建立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的正确性。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明确了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各异的原因,并得出一些有关如何提高技术进步就业贡献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增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就业吸纳能力提供指导和借鉴,使我国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宏观经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