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工程淹没区域极其范广,其涉淹区域覆盖湖北省和重庆市20个区(县)的277个乡(镇)。截至09年底,累积搬迁移民129.64万,其中农村移民56万,城镇移民73.64万,除外迁19.6万外,其余均选择就地后靠,占总移民比为85%。最早一批的后靠移民搬迁至今已有近20年之久,与搬迁前相比较社会文化已发生改变。因此,能否合理安置好这部分移民,对三峡移民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库区的经济繁荣与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以巫山大昌镇洋河村三峡移民安置地为调查点,从经济、生活、思想观念、制度四个大的层面去考察和分析三峡移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文化适应。探究三峡就地后靠移民从搬迁、发展、适应这一具体的动态过程,以及移民如何将原有的本土与新时期文化进行整合,进而阐明三峡就地后靠移民在文化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其适应的基本规律,以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文共计六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资料来源。第一章主要从村落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方面来介绍搬迁之前的洋河村,以及移民搬迁的具体过程和搬迁完成后的村落概况。第二、三、四、五章依次从经济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制度文化四个层面对三峡工程移民后靠移民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具体描述。第六章总结三峡移民的文化适应的规律,分析三峡移民在适应过程中影响的因素,提出建议并总结文化适应中的嬗变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