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指土地类型的转移改变,即土地利用在数量上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程度。土地利用/覆盖在全球和区域范围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初步判断武汉市经济-社会-环境总体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深化土地规划管理、探索制定相关土地政策、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利用武汉市1999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TM影像,通过对图像进行投影变换、裁剪、几何校正和增强处理等操作,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现状进行目视解译监督分类,建立了武汉市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库。另外,还从自然环境、经济、人口、政治等方面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本文利用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和统计年鉴中的社会经济资料,对武汉市1999-2009年其中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初步判定了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1)对武汉市1999和2009年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并提取信息,建立了武汉市1999和2009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并分析得到1999-2009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情况:耕地、草地和水域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减少,其中草地、未利用土地的削减幅度较大,相比1999年,2009年草地面积减少了292.1%之多,相比1999年,2009年未利用地减少239.8km~2,耕地面积共减少740.9km~2,占武汉市耕地面积的21.9%,减少129.4%林地,建筑用地用地面积增大,其中林地增加42.9%,建筑用地增加43.3%。总的来说,武汉市近十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和规模较大。(2)利用武汉市1999-2009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两个主成分因子造成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第一主成分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因子,第二主成分概括为农业集约化;另外,本文也详尽阐述了自然环境、经济、人口和政策因子是如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造成影响的。(3)计算生态足迹的结果表明,武汉市近11年来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态足迹都大于生态承载力的情形下,自2003年起二者都持续迅速增长,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研究区生态赤字日益严重,因此研究区占用周边区域的生物资源和能源,污染物外排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使整个研究区的发展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不平衡性,一定程度影响了整个湖北省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