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一些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回族作为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该特点更加明显。这种地域分布特点促进了回族和汉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使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保留了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因素。山东是儒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居住在山东的穆斯林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诸多方面都深受儒文化的熏染。山东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尤其在民国特殊历史时期使山东穆斯林的生活状态呈现出与其它地区回族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生活的介绍,展现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生活诸方面的特点,并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山东穆斯林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定位。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本文写作意义、方法及相关研究状况进行介绍,概述山东特殊地域的特点和民国时期穆斯林研究的特殊意义。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是对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生活状况的分析和总结。其中第三章主要介绍在社会生活方面,由于政权更迭频繁,少数民族在此期间多成为被限制和利用的对象。在山东地区,日本侵华使山东穆斯林贤达人士广泛投入到抗日救国运用中,这一时期山东穆斯林的爱国主义情怀尤为突出。第四章主要介绍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的文化教育事业,山东穆斯林充分借鉴汉族教育模式,同时致力于新式回族教育的发展,创立新式回族学校的典范——成达师范学校,促进了近代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五章针对经济生活方面指出,基于回族的历史地位和传统文化,穆斯林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而工商业发展呈现出繁荣局面,一方面山东穆斯林大多从事与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相关的行业,另外一方面回族企业家兴办的近代企业为推动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部分(第五章)是对山东穆斯林在民国时期的社会活动、文化事业和经济生活的总结,通过分析指出,未来山东回族的发展既要重视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又要借鉴回族人民的历史经验,发挥民族优势,实现民族更好的发展。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宗教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山东穆斯林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文化和教育事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得出其深层次的原因,指出这些特点是山东特殊地域带来的地理特性和文化特性与民国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相结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