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蚜AphisglycinesMatsumura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蚜属(Aphis),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大豆蚜通过刺吸为害引起叶片卷曲、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对大豆的产量及品质造成重要的影响。寄生蜂是大豆蚜一类重要的天敌,对大豆蚜的种群自然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棋盘式采样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大豆蚜寄生蜂优势种:研究大豆蚜寄生蜂的发生动态;研究并掌握优势寄生蜂的饲养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上研究为优势寄生蜂大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的触角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
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大豆蚜寄生蜂优势种的筛选通过调查发现大豆蚜寄生蜂的种类有:豆柄瘤蚜茧蜂咖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communisGahan,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aphidivorusMayr,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solitariumHarting,黄足蚜小蜂AphelinusflavipesKardjumov,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pictaAndré。其中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对大豆蚜的寄生率最高,发生的数量最多,且出现的时间早,5月中下旬在大豆田零星出现,持续时间长,一直到8月底在大豆田仍然存在,可见其对大豆蚜的控制作用很强。因此,确定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为大豆蚜寄生蜂中的优势寄生蜂。
二、大豆蚜寄生蜂的发生动态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在5月中下旬已有零星出现,6月中旬数量开始增加,6月底、7月初出现第一个数量高峰:第二个高峰是在8月上中旬。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communisGahan6月底出现,7月上旬数量有所增加,8月上中旬数量达到一个小高峰。7月初开始出现蚜虫跳小蜂SyrphophagusaphidivorusMayr,在7月中旬出现高峰,到下旬数量有所下降,持续到8月底。松毛虫卵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solitariumHarting,7月上旬零星出现,到中旬逐渐上升,持续到8月下旬。黄足蚜小蜂AphelinusflavipesKardiumov在7月上旬出现,一直到8月中旬结束,而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pictaAndré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期间发生。
三、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大豆田繁育技术通过大田罩笼饲养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通过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1个对照,从而得出最佳的蜂蚜比例。在7月份的罩笼饲养中,蜂蚜比为1:100的处理,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共产生僵蚜1263个,平均每个罩笼产生315.75±12.83个僵蚜,其效果是最好的,产生僵蚜数量最少的是蜂蚜比为1:200的处理。8月份的罩笼中,蜂蚜比为1:150的处理,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共产生僵蚜1566个,平均每个罩笼内产生的僵蚜数量为391.50±3.07个,产生僵蚜数量最少的仍是蜂蚜比为1:200的处理。
四、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室内繁育技术及基本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饲养,明确了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的基本生物学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历期、繁殖、寿命和性比。在19-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温度越低,发育历期越长,在19,发育历期为13.15d,到31℃时仅为4.52d,发育起点温度为15.23℃,有效积温为149.80日度。在22℃条件下的繁殖量最大,平均单雌产生僵蚜110个,31℃的繁殖量最小,平均单雌产生僵蚜近30个。在19℃,10%蜂蜜水作为饲料,其寿命很长,雌蜂平均寿命达12.86d,当温度达31℃时,以10%蜂蜜水为食料,雌蜂平均寿命仅为3.95天。在19℃和22℃,雌蜂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雄蜂,在25℃、28℃和31℃时,雄蜂的比例要高于雌蜂。同时也摸清了在22-26℃变温条件下,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的发育历期、繁殖数量、雌雄寿命和性比,可为大田的饲养、繁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生产指导。
五、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触角超微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的雌、雄触角均为线形,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11个亚节组成,有时12个亚节;雄蜂的触角鞭节有12亚节组成。扫描电镜下,在雌蜂和雄蜂触角上共观察到7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sensillatrichodea,ST),刺形感器Ⅰ型(sensiilachaeticatypeⅠ,SChⅠ),刺形感器Ⅱ型(sensillachaeticatypeⅡ,SChⅡ),锥形感器(sensillabasiconica),腔锥形感器Ⅰ型(sensillacoeloconicumtypeⅠ,SCⅠ),腔锥形感器Ⅱ型(sensillacoeloconicatypeⅡ,SCⅡ),板型感器(sensillaplacodea,PS)。为提高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Marshall的搜寻寄主和寄生效率,提供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