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羟异黄酮的致癌作用及其机理初步探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uotr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生物活性和药理效应上,这促使人们对异黄酮类药品及食品补充剂的摄入量增加。然而,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存在于豆制品中含量最多的三羟异黄酮(GEN,genistein)在较高剂量下具有致癌效应。本文拟通过体外细胞转化试验探讨GEN是否具有致癌效应,同时从P53蛋白突变、遗传毒性、氧化损伤效应、促进细胞增殖、细胞间隙连接通讯抑制等几个途径探讨GEN的致癌机理,为明确GEN的致癌效应提供依据。 结论:1.GEN具有诱导BALB/c-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无抑制B(a)P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作用反而增强B(a)P的恶性转化效应,表明GEN有致癌效应。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可能与突变型P53蛋白升高有关。2.GEN具有遗传毒性,并且经代谢遗传毒性更强。3.GEN本身无氧化损伤效应,经代谢产生氧化损伤效应;可能与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生成有关。4.GEN在10-8~10-5mol/L范围可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促使细胞从细胞间期向细胞增殖期的转变。5.较高剂量GEN有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作用。6.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说明GEN在较高剂量下有致癌效应,突变型P53升高、遗传毒性、经代谢产生氧化损伤效应、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可能与其致癌效应有关;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GEN在较低剂量可促使细胞由细胞间期向增殖期转变促进细胞增殖,与雌激素受体阳性肿瘤的增长有关。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东亚钳蝎毒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本实验室运用经典色谱法对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 Karsch, BmK)蝎毒素多肽进行了分离和纯化,最后得到了BmK2-2-5-5、BmK2-2-5-5-1以及BmK2-2-5-6、BmK2-2-5-6-1四个多肽单体,并且对所分离纯化的多肽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1)BmK2-2-5-5-1和BmK2-2-5-6-
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根据我国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在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10thICORD)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