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DI,全称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译名: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使用的国际标准,它是指一种为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消息报文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例如,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长期预测、要货计划、发货通知等数据的交换。汽车主机厂要求配套厂提供供应商管理仓库(VMI),能够根据需要按时、按量、按质地生产和供货。这就需要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及时响应主机厂的需求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同时精确地分析库存、产能、供货等诸多环节,科学地安排出厂物流管理、原料供应、车间生产管理一系列的整体计划,并且适应计划的频繁变化,从而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改善计划、压缩库存。EDI系统作为主厂机、汽车零部件厂商、下游原材供应商数据交换的纽带与桥梁,是实现按订单生产(OTD)模式的信息系统数据基础与标准交换架构,很好地解决了制造信息与定单信息的协同。EDI系统在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本论文以实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EDI信息系统的建设为背景,采用大量的实例和截图,对EDI系统的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介绍了EDI相关的理论知识,对EDI系统的体系结构、传输方式、映射转换、与SAP(全球知名ERP系统软件品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系统接口技术进行了探讨,然后着重研究了EDI系统的传输协议、数据映射(MAPPING)、订单处理流程。标准电子数据交换可用于两个以实施信息系统的企业之间。针对本项目的某集团公司,公司组织范围方面,旗下有15家国内参股子公司,国内外有四家控股子公司;物流方面,既有公路运输,也有海运;仓库方面,有80余家国内仓库分布在全国各地,主机厂附近,还有20余家国外异地仓库,分布在国外主机厂附近;物流、信息流均存在多种方式,多种流向,物流既有成员厂直接发往异地仓库,也有成员厂发往集团总部,再统一装箱发往海外。如此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在国内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尚不多见,对EDI系统的实施,存在较大的挑战和困难。本项目研究通过IBM STERLING开发平台,实现了国外典型主机厂相关EDI的传输设置、定单MAPPING,通过JAVA程序开发,实现了定单业务流程处理与门户展示;通过JCO与RFC接口技术实现了与SAP系统的无缝集成,之后对EDI系统的安全架构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这些研究与实践,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EDI系统提供了比较先进的,切实可行的EDI系统实现方案。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精益生产与物流管理,适应未来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一些经验与技术适应于国内一些正在实施EDI的汽车零部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