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存在科技创新方面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缺失、高技术产业产值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在国际范围构建产学研合作网络,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新模式。然而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下,企业所需的资源、发展要素等都分散在全球各地,单个的创新型企业几乎无法获得研发成功所需的全部资源,这就要求企业扩大向外的合作渠道,增加多样化的合作伙伴。所以研究我国的制造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政府的产学研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合作伙伴的多样性?合作伙伴多样性又是如何提升知识转移绩效、实现成果转化的?具有实际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为我国其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本文围绕“产学研合作政策、合作伙伴多样性和知识转移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具体来说,即产学研合作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的合作伙伴多样性?企业的合作伙伴多样性是如何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而产学研合作政策又是否会通过合作伙伴多样性来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因此,本文依据特定的理论视角,首先通过两个通讯设备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初步得出合作伙伴多样性受产学研合作政策正向影响,同时合作伙伴多样性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然后通过对收集到的171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本文结论如下:第一,探索性案例的结果表明,当企业处于不同阶段时,产学研合作政策的数量与强度对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有正向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另外,仅供给型政策的作用相对有限,只有当三种类型的政策相结合发挥功效时,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从而提升知识转移绩效。第二,通过实证方法,我们对合作伙伴多样性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这一关系进行了验证,提出的两条建议:合作伙伴组织多样性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经过实证均得到证实。第三,供给型政策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的合作伙伴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地理多样性);需求型政策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的合作伙伴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地理多样性);环境型政策也显著地正向影响企业合作伙伴的多样性(组织多样性、地理多样性),以上假设也都得到支持。第四,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政策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效应,三种产学研合作政策通过合作伙伴组织多样性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最后关于组织多样性、地理多样性方面得出的实证结果基本与预期理论的结论相符合,因而合作伙伴多样性在产学研合作政策和知识转移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得到验证。综上,本文构建的“产学研合作政策—合作伙伴多样性—知识转移绩效”的逻辑链成立。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实践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