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的实施和电力供求矛盾的缓减,新的电源点不断投运,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持续走低,煤炭价格持续走高,电厂消耗性指标和消耗性费用逐年上涨,致使电力生产固定成本持续走高,导致企业经济效益逐年下滑。对此,供电煤耗显著偏高的电厂其经营形势将变得日益严峻,并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随着“节能调度”政策的逐步实施,煤耗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差的发电企业所获得的利用小时数必然减少,从而陷入煤耗高→利用小时数少(负荷率低)→煤耗更高→利用小时数更少的恶性循环中,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的作用下,最终导致高耗能企业关停。发电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发电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发展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幅降低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提高汽轮机相对内效率和相关热力系统优化是效果非常显著的节能降耗手段。通过实施这些手段可以达到燃烧同样多的煤发出更多的电的目的。某电厂项目总装机容量5×600MW+2×1000MW机组。本次研究的改造对象为5号机组(600MW)。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和“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因此,本改造项目以改造前后机组的耗煤量不增加为设计总原则。以“节能改造”为本次改造的主要目的,机组效率提高后的机组增容作为本次节能改造的附带收益。尽量通过对三大主机内部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辅以对部分辅机的改造及系统的优化,在避免外部较大改动的前提下从而实现机组的增容降耗,降低改造成本与周期,实现节能降耗,使机组的热耗、机组效率、厂用电率达到国内标杆机组的先进水平。本次研究通过对机组热力性能提升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如:汽轮机的通流改造、部分热力系统的优化改良等。重点对改造前后的热经济指标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本次研究的对象于2016年2月改造完毕并于2016年3月进行了机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组改造后THA工况下的热耗为7836.5kJ/(kW.h),较改造前THA工况下热耗8168.71kJ/(kW.h)下降了332.21 kJ/(kW.h),热耗值下降了4.07%,这充分说明改造方案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