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遗产”研究的逐步深入,遗产理论的提升正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对国内外“世界遗产”研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定以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以人地和谐为研究主题。研究以中西方哲学思想为指导,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观全局,在“类型”的层面上,对中国现有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4项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进行了地理环境分析与人地关系分析。进而以大量的实地调查问卷为基础,对泰山进行了人地和谐状况的实证研究。整个研究共分八章、五大方面。第一、二章提出问题和研究思路;第三章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四、五章对中国四个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作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分析;第六、七章以泰山为例作实证研究;第八章是整个研究的结论部分。本研究对中西哲学的基本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人与自然视为统一整体的思想内涵对于“世界遗产”的世代传承及人地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世界遗产”人地和谐的研究需要人地关系理论、人类生态学理论、生态旅游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各学科理论虽然各有侧重,但最终都统一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髓。本研究结合国外全部20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对中国的4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后认为,它们之所以成为“世界双遗产”,主要在于如下4方面原因:地势起伏明显,以山地、高原居多;占据较大的区域面积,多在几百上千平方千米;长(某一)时期适宜于人类的活动与生存;是历史上某(几)种文化的繁盛地。可以说,任何一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项目,都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个系统占据足够的区域面积,拥有较为复杂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适宜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创造种种的人类文明。人地关系包括物质关系与精神关系。一般来说,物质关系重于精神关系。但对于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言,由于满足人类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其主要功能,从而决定了在其人地关系中,人地精神关系较人地物质关系更为重要,人地精神关系乃其人地关系的主体,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地精神关系的这种地位将会愈益巩固。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给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