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其主要是由加德纳杆菌类、弯曲弧菌类、拟杆菌类及其他生殖道支原体混合感染,导致患者阴道乳杆菌的数量明显减少,重者甚至直接消失。BV多发于15~44岁的女性,大部分患者为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所致,其发病率明显高于阴道滴虫病、霉菌感染疾病等。BV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局部免疫环境难以恢复导致BV患者病情反复易复发。目前临床治疗BV主要采用阴道局部给药以及口服用药,其中以硝基咪唑类药物、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最为常用,但不同给药方式或用药方案的疗效存在较大差异,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升BV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近年来临床妇科针对BV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本项目通过分析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前、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免疫因子(IL-8、TNF-α、TLR2、TLR4)的差异及阴道微生态变化,并与健康女性对照,探讨BV患者阴道免疫内环境及微生态变化与BV的关系,研究BV的有效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2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治疗组2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组硝呋太尔阴道片治疗,阴道内给药,每次0.25g,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每晚1片,连续给药1-7天;B组替硝唑阴道泡腾片治疗,阴道内给药,每次0.2g,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每晚1片,连续给药1-7天;C组硝呋太尔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两种药物按先后顺序分别序贯给药,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每晚1片各给药7天,硝呋太尔阴道片第1-7天,乳杆菌活菌胶囊第8-14天;D组替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两种药物按先后顺序分别序贯给药,置于阴道后穹隆处,每晚1片各给药7天,替硝唑阴道泡腾片第1-7天,乳杆菌活菌胶囊第8-14天。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及免疫内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女性相应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BV患者与健康女性临床表现及阴道微生态差异主要表现为:BV患者多有阴道瘙痒,白带稀薄伴鱼腥味,阴道PH>4.5,清洁度为Ⅰ或Ⅱ度,胺试验(+),线索细胞(+),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显示阴道加德纳菌占优势,菌群密度增高至Ⅳ级,乳杆菌偶见或缺乏。正常健康女性阴道PH值<4.5,阴道分泌物涂片以乳杆菌为优势菌,菌群密度Ⅱ~Ⅲ级。BV实验组4种治疗方案用药前后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C、D组有效率优于A、B(P<0.05),A组与B组,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硝呋太尔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好于单独使用硝呋太尔阴道片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单独用药即A组与B组间,及联合用药C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V实验组4种治疗方案用药前后阴道微生态恢复情况有差异(P<0.05),各组恢复率分别为A组41例(85.4%),B组40例(85.1%),C组45例(95.7%)和D组43例(89.5%),C、D组恢复患者均高于A、B组(P<0.05),A与B组,C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硝呋太尔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方案在阴道菌群多样性、菌群密度、酶活性方面恢复率均高于单独使用硝呋太尔阴道片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单独用药两组间或联合用药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BV实验组治疗前IL-8(P=0.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NF-a(P<0.001)、TLR2(P<0.001)、TLR4(P<0.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A、B、C、D组患者IL-8、TNF-α、TLR2、TLR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四组患者TNF-α、TLR2、TLR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C、D组患者治疗后TNF-α、TLR2、TLR4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B组(P<0.05),C组治疗后TNF-α、TLR2、TLR4水平略优于D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四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结论采用硝呋太尔阴道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或替硝唑阴道泡腾片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序贯给药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在阴道微生态恢复、阴道免疫内环境恢复、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单独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