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主义精神的本质是人本能的“上征”渴望,这种渴望只有与人的产生于现实土壤的理想相结合才能获得具体的内涵,拥有内涵的渴望才能升华为主体的理想主义精神,拥有支撑主体干预现实的力量,最终在社会化进程中使“人”的力量得到彰显,令社会的和“人”的一切进步和发展从根本上获得动力。鲁迅个人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大变革时代里国与民的境遇赋予了他追求"致人性于全"的“人国”的理想。这种以鲁迅对现实的思考、审视、体验为基础而产生的理想与鲁迅内在强烈的“上征”渴望相结合,在早期鲁迅的精神中形成了理想主义精神的因素,并且同时形成了他理想主义精神的内涵:“神思新宗”、独意、“白心”。鲁迅的这种理想主义精神虽然只在早期的论文中有所体现,但却一直存在于鲁迅的精神世界中,深蕴在他的启蒙和“立人”思想里,体现在他韧性的战斗中,对其身后国人精神追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张承志作为当代高扬理想主义精神大旗的旗手,他的理想主义精神的形成有他自己独特的背景:回族血脉、红卫兵情结、内蒙古草原的养育、美丽新疆的陶冶、严酷的黄土高原的煅炼、哲合忍耶的启示和理想主义精神残缺的社会现实的反作用等因素,这些都是他理想主义精神孕育、产生、成熟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因素。除此之外,张承志理想主义精神内涵得以形成与他对鲁迅理想主义精神的积极承纳与接受,这外部影响有着重要关系。这种影响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为新时期文学对五四文学精神和任务的继承,这种继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身处于新时期的张承志对身为五四先驱的鲁迅的思想和精神体系的主动选择,主动以之为自我的精神参照;其二为现今社会理想主义精神的残缺,促动张承志对鲁迅理想主义精神的寻找,主动以之为自我理想主义精神的参照,并在文学创作中明确地彰显这种理想主义精神的力量;其三为张承志与鲁迅的理想主义精神因有共同的关注焦点——“人”而形成了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本质上相同、内涵上相通(“清洁的精神”与“白心”)的承传因素。张承志对鲁迅理想主义精神的承传主要体现在张承志高扬理想主义精神的行为,在自觉不自觉中实践了对鲁迅精神体系中形成于早期的理想主义精神因素的一次召唤、重现、参照(参考、仿效)与体现。张承志对鲁迅理想主义精神的承传是对鲁迅精神内涵的一次更深入开发,是对鲁迅精神体系的一次丰富,同时张承志对理想主义精神的高扬对新世纪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