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民休闲时代下,国民休闲需求与权力诉求空前高涨,休闲福祉成为人们愈加关注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城市发展历程所奠定的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公共休闲空间发展滞后和不均衡问题,以及居民阶层分化和空间分异导致的公共休闲产品供需错位和效率降低问题,预示着城市居民休闲供给的非正义性。城市型旅游地作为城市空间的独特区域,还面临着主客交互下的公共休闲资源共享问题。因此,如何表征旅游社区居民的公共休闲生活状态,保障和提升居民休闲福祉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关于休闲福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休闲空间公正研究对客观物质休闲空间的评价和分配,休闲行为制约研究对居民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和相应机制的探索,休闲幸福感研究对居民参与休闲的主观幸福感的成分解构三个方面。然而,综合性地探讨休闲福祉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尤其对于居民感知公共休闲供给、现实休闲参与和休闲满意度感知的整体过程缺少架构和实证性的研究,这也是表征居民公共休闲生活状态的整体体现。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休闲福祉的演变路径和逻辑,尝试性定义休闲福祉概念内涵,构建休闲福祉框架。并结合案例实证该休闲福祉框架下的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和休闲福祉效力差异,为案例地的休闲福祉提升提供建议。本研究认为休闲福祉是公民基于国家公共休闲供给的休闲生活参与和美好休闲生活体验的总和;是包含了客观的休闲物质和条件供给、主体的休闲参与和主体的主观幸福感知三个方面的一个系统性概念;且当下的休闲福祉应是对居民需求差异的响应。本研究以休闲福祉概念为基,从居民感知视角出发构建包含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居民阶层分化和空间分异的休闲福祉效力差异,以及政府的公共休闲供给响应三个组成部分的休闲福祉正向循环提升框架。并采取案例实证研究,为该理论框架提供现实佐证。本研究基于休闲福祉框架构建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SEM模型,以杭州西湖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拟合与验证,得出如下结论:(1)休闲福祉框架下的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具有适用性;(2)休闲供给和休闲涉入是居民休闲幸福感的主要来源;(3)休闲环境对于居民高层次的休闲幸福感具有更强的影响;(4)休闲剥夺感知因素的添加修正了传统的休闲幸福感模型;(5)西湖世界遗产地公共休闲供给和剥夺存在同向性。为进一步剖析休闲福祉的社会性特征,运用Kruskal-Wallis检验法,对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中的“公共休闲供给感知、公共休闲剥夺感知、公共休闲时空涉入和公共休闲(基础/成长)幸福感”要素进行了不同阶层和不同居住空间的群体分异研究,研究不仅发现休闲福祉的阶层分异性,福祉感知的倒挂现象与剥夺感知的社会差异,也发现了休闲福祉的空间分异特征,旅游作用力下休闲福祉的两极化。基于上述结论给出以下建议:(1)关注休闲剥夺的社群敏感性,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类休闲;(2)改变中产阶级的低休闲涉入,不断提高社区休闲服务活力;(3)破解旅游社区休闲供给失配问题,提高居民公共休闲可获感。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总结与思辨基础上,提出休闲福祉对于居民需求差异的响应要求,尝试性地提出了休闲福祉的概念,构建了休闲福祉框架;基于旅游社区的独特性案例实证,呈现了休闲福祉框架下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影响机制的适用性;并发现了旅游社区居民公共休闲幸福感的分层现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公共休闲供给感知”和“公共休闲时空涉入”;通过休闲剥夺感知因素的添加修正了传统的休闲幸福感模型。基于不同居民群体的休闲福祉差异检验,实证了居民阶层分化和空间分异下的休闲福祉差异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