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自锚式悬索桥空缆状态的主缆在自重作用下处于竖直平面内,成桥状态主缆受到只有横向倾角吊索的张拉力作用而成为空间主缆。在主缆线形由平面到空间的转化过程中,主缆受鞍座、索夹等的约束和吊杆力的作用,两鞍座间主缆将产生一定的扭转。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主缆悬索桥自适应的构形与效应协调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的资助下,以杭州江东大桥主桥为工程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模型和实体空间主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平行钢丝主缆由平面状态向空间状态转换过程的主缆截面扭转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试验方案的确定。在综合考虑经济性、模型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实验室条件等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相似比原理,确定试验模型的几何缩尺比为1:15,并对试验模型中的关键构件进行了设计制作,制定了试验的设计工况和加载方案。(2)试验处理方法的研究。通过量测加载前后关键点位上三测点苍蝇拍子的空间坐标,利用几何位置与扭转角的关系,计算平行钢丝主缆在任意空间角度下的线形和截面扭转角。(3)主缆截面扭转角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吊杆倾斜角的大小和主缆抗扭转刚度值的选取这两个方面对平行钢丝主缆扭转角的影响,并对主缆集束体抗扭刚度的取值范围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平行钢丝主缆扭转计算的ANSYS有限元模型,对主缆截面扭转角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4)主缆截面扭转角的实测数据分析。通过量测主缆关键点位在各工况下的主缆截面扭转角,分析在索夹的安装情况和主缆抗扭刚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吊杆力的大小和吊杆横桥向与铅垂线的夹角等因素的改变对主缆截面扭转角的影响,并根据模型试验结论提出了对施工控制的建议。(5)主缆截面扭转角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研究平行钢丝主缆的扭转特性。上述研究,为实际施工控制的指导和空间主缆扭转特性理论与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