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医理论“脾在液为涎”为突破口,以脾气虚证作为切入点,从唾液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脾气虚证”的科学内涵,且有望在脾气虚证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面有新的发现。研究方法:采用病证结合的方法,选择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脾气虚证患者为实验组,以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湿热蕴脾证患者为实验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的动态全唾液收集方法,唾液收集时间为上午9:30~10:30,受试者在安静房间,收集动态唾液,受试者咀嚼2g胶母5min,再将此期间分泌的唾液外吐于无菌痰杯内。收集的唾液在4℃下14000转/g离心20min,取上清分装后,立即检测或于—70℃保存待用。运用pH仪测定唾液的pH值,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唾液中的生化指标,应用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测定唾液的~1H NMR谱,并将其积分值进行中心化和比例换算,用Simca-P 10.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以研究脾气虚证唾液的代谢特征。研究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气虚证组唾液的pH值及生化指标中钾(K)和氯(C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值(ALB/GLB)、肌酐(Crea)、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葡萄糖(GLU)和甘油三脂(TG)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证组唾液中钙(Ca)、镁(Mg)、磷(P)和尿素氮(BUN)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唾液中钠(Na)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湿热蕴脾组唾液中镁(Mg)、磷(P)、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脂(T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TG的含量也明显高于脾气虚证组(P<0.05)。(2)实验各组唾液的典型~1H NMR谱的主成分积分值集中分布于椭圆形散点图(95%置信区内)的3个区域,脾气虚证组、湿热蕴脾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交叉和重叠;湿热蕴脾组集中分布在左方,脾气虚证组集中在右上方,而正常对照组集中分布在右下方。进一步对~1H NMR谱变化值影响较大的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分析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气虚证组唾液中则乳酸(1.34 ppm)、N-乙酰糖蛋白(2.1 ppm)、乙醇(1.18 ppm)等物质含量相对较高,而湿热蕴脾组唾液中主要是醋酸盐(1.9 ppm,1.94 ppm)、丙酸盐(1.06 ppm)、丙氨酸(3.78 ppm)含量相对较高。这提示脾气虚证、湿热蕴脾、正常人等三组之间唾液中的代谢网络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脾气虚证唾液的代谢谱明显偏离正常人群,提示“脾在液为涎”的中医理论具有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