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分布范围非常广,遍及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水系,涉及17个省市。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其数量和栖息地质量急剧下降,并呈现出严重的片断化和破碎化。 为了确定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断化引起中国大鲵的地理分化和遗传结构变异,本文测定了大鲵5个地理种群共13个野生个体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以及4个地理种群的28个个体的mtDNA D-loop基因全序列。通过Clustal X、MEGA2.0、PAUP4.01、DnaSP4.0、Arlequin1.1等生物软件分析发现:Cyt b基因全序列全长为1140bp,在所有序列中共有11个单倍型,44个位点呈现变异(简约信息位点23个),A+T约占60.2%(第三位点66.5%),转换/颠换数为13/2。大鲵的遗传分化呈现地出地理区域上的连续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地理种群之间、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地理种群之间具有较小的遗传差异,但黄河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最大的遗传分化。而D-loop基因全序列长度为771bp左右,其中64个多态性核苷酸变异位点,占全部碱基数的8.26%。转换和颠换分别为6和2个,插入/缺失11个。27个单倍型间的序列差异平均为1.32%。3个单元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值都偏低,而且珠江流域的这两个指数值都低于长江和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之间分化程度显著(P<0.001)。地理单元内分化程度占99.31%,而单元间只有0.69%,表明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单元内,而且各地理单元之间的基因流较频繁。 大鲵是典型的以水生为主的两栖动物,大鲵地方种群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的突变未达到饱和状态,它们之间的偏奇可能会随着进化时间的增加和空间隔离的加剧而下降,而它们之间的突变因受到多重替换和饱和效应的影响而达到饱和。它的遗传多样性的贫乏以及现有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可能是由其在进化历程中的种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气候变动与地理障碍在种系地理学结构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大鲵地理种群亲缘关系的形成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