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青团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富有鲜明特色和作用的一个组织,从执政党话语体系来看其具有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从学术话语体系来看其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兼具政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功能,具有多重、多样化的性质和职能。新的形势下,中国共青团所肩负的巩固执政党执政青年群众基础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强化,这也要求共青团要更深入化、机制化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通过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来实现其组织目标。 具体到农村基层治理,共青团长期发挥了对广大农村青年的组织影响力,直接带领农村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一定程度上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但是也不能否认,农村共青团组织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在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更面临着不少问题:如一些地方农村团组织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组织无团员青年和有团员青年无组织的现象并存;随着少数发达农村地区又出现“精英治理”等新型农村秩序特征,部分团组织走向封闭化,与最广大普通农村青年的联系亟待加强;一些农村团组织工作主观性强,受团干部变化影响大,连续性差,稳定性低,整合性弱,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现象都解构着农村共青团组织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共青团职能实现的空间被大幅压缩。 单纯从共青团自身的视角和层面来寻找、会诊这些问题,不免会有很大局限性,需要从公共治理的理论视角出发,放在农村整体发展格局中去观察和考量。 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主张和实践导向入手提出主张,社会治理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互动的管理过程,具体到农村基层治理,就是强调在基层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群体、社会组织、市场力量成为相互相对独立的治理主体,实现多元主体为主要特征的多元治理格局。同时,共青团组织不仅具有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浙江团组织等为代表的农村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中已经发挥了组织引领青年、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参与基层事务治理、巩固治理组织基础等现实作用。本文还对共青团组织参与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组织有效性及覆盖面明显不够、活力和影响力相对不强、农村团组织的制度建设普遍不到位和农村团组织的运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相对不足问题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新形势下提高共青团参与农村基层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参与推动构建开放多元的基层治理结构,强化形态开放性,转变动员方式;要整合青年精英,推动民主协商;真正使农村基层团组织适应基层治理模式的更新发展需要,提升组织品质和形象,增强组织运作和服务能力。第二,要明确共青团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组织定位,努力构建枢纽型平台式基层组织形态。第三,要通过区域协同巩固参与治理的组织基础,强化区域化团建理念,找到区域化团建的实现路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农村团组织、青年的“治理意识”。第四,要通过经常性社会化服务提升治理参与水平,在团组织自身层面承担起服务青年的职能,加强与农村青年社会组织的交流与服务,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青年组织的政治引领。第五,要通过资源整合丰富参与治理的有效载体,整合运用党的工作阵地,大力支持建设涉农青年行业协会,搭建致富平台。第六,还要通过重点突破实现对治理体系的有效切入,改变参与治理的“被动式回应”局面,加强面向“草根青年”的工作导向,抓好重点群体持续构建参与主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