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干部领导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南宁市金陵镇农村的调查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国家提出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中,村干部是落实该战略的关键。村干部虽是中国政治神经的细枝末梢,却也是党及政府不能忽视的对象。相比乡镇干部,村干部更为熟悉本村情况,国家各项农村政策,需要村干部来具体宣传和落实。作为村子的领头人,担当村经济发展、村务协调管理、生态文化建设等重任。总之,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绕不开村干部及其领导能力问题。
  中国村干部实质上包括了村委会成员与村支部成员。随着当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村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其领导能力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领导力是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或是利益相关者,能持续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而本文村干部领导力是指以村支书和村主任为领导核心的村两委干部,在适应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和客观环境下,吸引和影响村民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并持续引领农村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农村生态宜居和乡村文化发展等目标的能力,是获得村民追随,能凝聚村中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能力。
  笔者以南宁市金陵镇农村为实地调查对象,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形式和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村两委干部领导力方面情况还不容乐观,未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存在领导自身组织建设不足、领导意识和方式落后、不注重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统筹领导农村文化和环境发展,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无法有效领导农村和村民走向振兴与更美好生活。通过深入探究发现,村两委干部领导力弱化的原因主要有:领导农村工作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学习理念缺乏;村集体经济薄弱因素客观存在;村“两委”制度设计的制约;村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因此,必须重视村干部队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村干部领导力建设问题。从加强村支部自身建设,扎实领导核心地位;创设服务型和学习型村两委,通过服务意识和高能力素质实现有力领导;完善村干部队伍激励保障制度,激发他们农村工作的内在动力;着力增强村干部经济带动力,为各项农村工作提供物质保障;提升统筹乡风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能力,关注思想素质和绿色生产生活方面对振兴乡村的重要性;提升村干部“三治合一”力,引领乡村有序发展等方面入手。从而全面提升村两委领导能力,助阵广大农村的振兴。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总结大学生自主管理和心理成熟度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广西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管理量表、心理成熟度量表进行调查,探讨了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和心理成熟度的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揭示了自主管理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1.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大学生在生活管理、学习管理、参与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与自主管理总分
学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为研究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系统等生态敏感地区指明了方向。海岸带湿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较高的生态边缘区,对保护海岸线和维持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作用。海岸带湿地提供的生态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保护它具有正外部效应。而设立海岸带湿地生态保护区会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而限制保护区内农民的发展权(在海岸带湿地生态保护区农民发展权表现为海岸带湿地发展权包括陆域发展权、沿海滩涂发
学位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当前研究生教育要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器,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产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导力量。我国研究生培养必须要重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其科研产出的数量及质量。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培养研究生的总体规划与基本要求,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
学位
重视人才选育,合理使用人才,现已成为老挝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战略部署。2014年12月29日,老挝副总理潘坎主持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2016-2025年老挝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框架草案》,会议明确来未来10年老挝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及目标导向,并提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培训制度是老挝国家和政府完成使命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政府实现其价值目标的主要载体,完
预算评审工作是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关于预算评审的相关规定,赋予该项工作法律依据。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预算评审工作起步较晚,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实施预算编制项目库管理,按照先预算评审后安排预算原则编制年度部门预算,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组织机制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上海市、杭州市、太原市的调查研究,重点对
随着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西南边境地区跨境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广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受到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劳动力短缺等因素综合影响,涌入大量越籍非法劳工。这些非法劳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边境地区的用工荒,但也破坏了边境管理秩序和冲击了劳动力市场,如果非法劳工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随着广西边境地区进一步开放,必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化解广西边境地区越籍非法劳工带来的诸多困境,优化
学位
伴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国家批复北部湾城市群的建设,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显现。高强度开发海岸带区域,致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系统遭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等次生灾害频发,影响北部湾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可持续,本文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和国土自然资源部对自然资源量化的
学位
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扶贫治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扶贫治理的不断推移,贫困户的致贫因素也呈现出了多维度的发展态势,传统政府主导下的扶贫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贫困户的多元化脱贫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扶贫治理中的脱贫效果,建构与完善教育扶贫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广西M县的教育扶贫作现实依据,以参与式治理理论作为理论指导
学位
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制约乡村振兴的现实难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力量分散、治理工具单一、治理手段分裂、治理机制碎片化,无法形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协调性、整体性治理,是现阶段农业面源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突破现有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中的碎片化治理困境,协调多元治理主体,整合各种治理手段,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整体性治理机制,成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
“三农问题”是用以概括农村发展问题的最简洁的表达,赛谬尔·亨廷顿说:“中国的农村,不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动荡的根源”;攻克“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实现发展的重要一题。而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权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级,是开展农村社会的治理与服务的直接参与者,是连接国家与村庄的纽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政府体系中最基础的一层,其扮演的角色与践行的职责相对上级政府而言大相径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