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劳动力市场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了缺口。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和落实供给侧改革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而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可以更好地促进其收入的提高,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国家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发展职业教育,但成果却不尽人意,劳动力市场上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并没有增加,“技工荒”问题仍然存在,而大量低技能甚至无技能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面临职业教育选择时,仍有很多考不上普通高中的青少年,宁愿选择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也不愿进行职业教育投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即在国家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为何对职业教育投资的热情依然不高?本文从文化因素角度,给出了一些参考答案。本文首先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近几年却呈下滑趋势,其生源流失率也显著较高,约为普通高中教育生源流失率的4至5倍。在此背景下,研究职业教育个人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利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贫困文化理论,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数据,选取出接受了职业教育个体的样本数据,先是利用明瑟收入方程对职业教育收益率进行测算,发现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体,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也同样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接着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采用由佩雷拉和马丁斯提出的教育投资风险计量指标来分析职业教育个人的投资风险,发现相比于城镇个体,农村个体在进行职业教育投资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且教育质量与城镇地区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职业教育投资回报率上,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最后结合贫困文化理论,通过构建贫困文化的变量,运用Logit模型,探讨在职业教育有着较高收益率的前提下,影响职业教育个人投资的因素,发现“较强的安土宿命观、较低的家庭社会地位以及更强的自由观念”对个体职业教育投资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上三种特征越强的个体越不易选择职业教育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本文主要的结论如下:第一,职业教育的收益率显著为正,个体选择职业教育是一个有益的理性选择。从地区间的差异来看,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样本的收入显著低于东部地区,另外收入的城乡差异也显著存在,非农户籍个体收入显著高于农业户籍个体收入,因此需要继续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二,职业教育个人投资存在投资风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投资风险的存在阻碍了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教育质量较城镇地区有差异,因此在职业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上,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第三,贫困文化一些因素会影响个人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安土宿命观越重的个体越不易选择职业教育,这些人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因此没有通过教育去改变现有生活条件的意识。家庭社会地位越低的个体越不易选择职业教育,一方面可能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需要个体更快进入社会取得收入而贴补家用,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来自于非经济因素,社会地位低的家庭缺乏长远的投资眼光,因此更倾向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1)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职业教育,正确引导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看法;(2)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降低职业教育投资的风险;(3)精准扶贫要从经济扶贫和文化扶贫两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个人教育投资很大一部分受家庭影响,本文仅从个人价值观念角度分析了影响教育投资的原因,缺少从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层面上对职业教育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另外,只是分析了个体初中毕业后,在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两种选择之间的影响因素,因缺少相关数据,缺乏对中等职业教育期间,生源流失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