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税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经济手段,受到各国的广泛认可。我国环境保护税的有效征管需要依靠较强的技术手段,涉及的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泛,单纯依靠税务机关不能满足环境税的征管需求,必须依靠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公众的协作,才能确保环境保护税的有效征管。因此,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为应对环境保护税这种新税种需要税务部门与生态环境部门深度交叉征管协作的挑战,我国也初步建立了环保部门协助税务部门进行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的制度,主要方式是,由环保部门进行环保的检测工作,为税务机关提供绝大部分的征税依据,然后由税务机关依据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税率进行征税。但由于法律规定比较粗糙,并未形成系统化的征管协作制度,环保部门和税务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造成法律实施的困难。两年多的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实践也证明,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仍然存在众多缺陷,两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低下,征管协作制度实施困境较多。因此,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有必要结合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制度理论基础、当前制度构建现状及实践现状、域外实践及启示,对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问题进行全面审视,并结合我国政策及实情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建议,使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制度得以更有效的实施,以充分发挥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功能。本文全部篇幅共包括7个部分,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中的5个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概述进行分析,包含征管协作概念界定与征管协作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制度的理论基础,本文分别从行政效率原则、分工协作理论、税收法定原则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对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的构建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我国环境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已有国家层面的立法,出台了相应的行政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另一方面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协作主体范围有待扩大,协作方式有待扩展,征管协作法律位阶、明晰性有待提高,征管协作主体权利义务有待明确,纳税人权利救济有待加强等缺陷。第四部分,分析了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域外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对美国、荷兰、日本三个国家的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与对我国的启示。第五部分,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立足我国国家政策与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实务困境,借鉴域外国家经验,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和体系化,在实务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征管协作效率更高,进而使环境保护税制度的功能和价值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海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是在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下,经历大量实践探索而建立。该体系对提高海南省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具有重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配合外敷消肿解毒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其对相关免疫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染料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污染性强、难以生化处理的特点,吸附法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选取天然含氮的壳聚糖为原材料,通过高温炭化、KOH改性、冷冻干燥等手段,
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只有将科学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才能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当今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率只有35%左右,
基于混合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对水下结构物在随机作用力下的声辐射问题进行随机分析,并开发了相应的结构.声辐射系统响应的计算程序。分析表明,辐射噪声的响应谱密度不仅与各激振力
先进层合复合材料夹芯板作为一种高效的轻质高强结构形式,有利于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提高结构设计品质。然而,飞行器服役和维护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种低能量冲击,易致使层合结
废轮胎热裂解作为我国目前废旧轮胎循环利用的4种主要方式之一,已在201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废旧轮胎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工产业政策[2010]第4号)中予以明确。2
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是病理切片的一种常规染色方法,操作方法简单,但在染色过程中易受组织固定、脱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染色质量下降.笔者就染色中常出现问题的原因
癌症是威胁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肿瘤基因治疗通过导入外源性抑癌基因以抑制肿瘤增值、侵袭和转移,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为实现优良的肿瘤基因治疗效果,安全高效的基因递送系统亟待开发。目前常用于基因治疗的递送系统包括病毒类载体、仿病毒类载体、非病毒类载体,其中病毒类载体有着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但因其存在随机整合病毒基因至宿主基因组、基因包装能力有限等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