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景是高校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景观特色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了解高校校园水景特征及其景观美学功能,建立水景美学质量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设计策略,不仅是对高校校园水景设计的相关理论的有益补充,而且为营造适宜的高校校园水景提供了科学依据。上海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为高校校园水景的营造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上海地区新建高校校园中亦出现园不离水的特点。因而以上海高校新校区水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及分析充分认识校园水景的功能、类型、区位、规模及水岸形态特征,利用SBE法评价其景观美学特征,并探究水景空间各景观要素对其景观美学质量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方式,进而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校园水景优化策略,对高校水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通过对上海12所高校新校区的水景的实地调查与研究分析,得到结果如下:(1)上海高校新校区中最常用的水景类型为喷水池、湖、河流,比例高达92%,假山瀑布、水幕、旱喷等类型较少。喷水池主要位于校园礼仪轴线之起点或高校行政楼、图书馆之前;湖多与校园各教学区建筑等相结合,建筑环绕湖面,共同构成校园核心区,且湖的形态具有统筹校园布局形态的特点;河流多为自由分布,串联各功能区或作为不同功能区的分隔界线。(2)校园水体总面积、湖的面积及河流的面积与校园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其关系模型分别为:Y=-0.681506839+0.077407976X,Y=-0.025601214+0.023574803X,Y=-0.685461584+0.05354405X,其中Y分别为为校园水体面积、湖的面积,河流的面积,X为校园总面积,单位为公顷。总体来看,校园内河流面积一般大于湖的面积。(3)新校区内水岸平面形式以直线式和曲线式应用最多,折线式应用最少;断面形态以直立式最多,其次为斜坡式,最后为台阶式。(4)在水景特征研究基础之上,选取50个样本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建模结果如下:A.水景空间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植物、水体、水岸、建筑、桥梁。B.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作用方式为:近水边植被种类丰富、竖向层次分明、空间较为开敞的植物配置对美景度提高最大,植物种类丰富但层次杂乱者不利于美景度提升;水体类型中浅水池对美景度提升最大,其次为大型湖面,最后为河流;水岸以亲水性好、自然弯曲岸线对美景度贡献最大,反之,不利于美景度提升;水岸建筑低矮有特色,与水景其他要素协调对美景度提升最大,当建筑高大但缺少特色时会降低水景美景度。C.最后结合实地调研及高校水景美景度模型,分别从水景空间植物设计及水岸设计两个方面提出适合校园水景特征的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即校园水景空间中植物设计应在满足各功能区特征及校园水体规模尺度特征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水面及水岸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丰富配置模式及种植形式;水岸设计则主要从丰富水岸平面及立面形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优化对策。研究主要创新点是首次对上海高校新校区水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全面地总结、归纳及分析其水景特征。同时通过美景度评价法对校园水景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并将各景观要素与水景美景度间的关系数量化呈现,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鉴于个人时间及精力原因,对高校校园水景质量的满意度及水体的生态性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本文后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