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依旧——中国现代散文中的苏州城市形象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创造地理。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中的苏州存在着更多的“主观性”,而典籍记录等当中的苏州只是对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机械书写。前者是作家对于城市的体验和认同,后者则是作为资料保存的纯文字。因此,在作家与城市之间就存在了一种联系,作家对于城市的体验和审美观照,就成为苏州城市文化意义的来源之一。本文就从城市与人关系的角度切入,来研究现代散文作家笔下对苏州城市的记忆和想象。   首先,现代散文作家对于苏州这座城市的想象逻辑和记忆起点,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时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二是创作主体,即现代散文作家自身所需要的内容;三是作为想象与记忆对象,即苏州本身所具有城市特性以及苏州城市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等。文中归纳出20世纪上半叶和20世纪下半叶两个时期散文作家写作苏州的不同特点,来印证上文提到的三个因素的决定作用。   其次,寻找诗意是散文作家们写作苏州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诗意的书写,由郁达夫、郑振铎、郑逸梅、周作人、叶圣陶、周劭、周瘦鹃、陈从周、冯英子、尤玉淇、王稼句等作家所写作的散文作为范例,从其内涵出发,可以寻找到三种类型:一是写苏州园林山水的诗趣的;一是以诗意眼光来审视苏州生活的诗味;一是写苏州人或者居住在苏州的名人的轶闻趣事的。   再次,在写作苏州的散文中,还存在着侧重于苏州形象的建构,身份寻找的散文,这与侧重寻找诗意的有关苏州散文还是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寻找诗意的作家更多将主体的精神需求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而进行身份建构的作家则更关注创作客体本身。现代散文作家,如山谷、胡晓明、余秋雨、朱红等就试图从文化层面来解读苏州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进而建构出苏州的城市形象。在这些作家的眼中,苏州是文教的苏州,温柔的苏州和血性的苏州。   最后,作家笔下对于苏州的想象究竟有没有边界,这是本文探讨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现代散文作家对苏州城市的想象都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基础上生发的,因此客观的苏州城市才是现代散文作家对城市展开想象与记忆的基础。这其中,对于苏州的写作出现了与经验世界的脱节,这种倾向使得作家们从概念出发去描述苏州,脱离了审美。对于这种方向应该引起作家们的警惕。另外,现代作家在对待城市时,有四种态度,包括体验型、赞颂型、批判型和建构型,而对于苏州的写作中,唯独批判比较少,这是由于苏州城市的独特性决定的,因其美,也因为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汤楚群爨味坊主,湖南沅江人。初中开始随启蒙老师江岸先生学习绘画和书法。1998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获硕士学位,
张开平Zhang Kaiping重庆綦江人,现定居云南开远,就业于云南电网公司红河供电局。云之南书艺组合成员。作品获奖:书法报·首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青年组三等奖云南书法家协会主
随着“互联网+”的思维席卷全球,社会经济正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尤其是“互联网+”战略的提出,推动着各行各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使全社会的学习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
期刊
北京国粹苑·赏石文化产业联盟启幕之际,第三届中国名家赏石精品展暨观赏石博览会也将拉开序幕本届精品展不但保留了上一届大众参与评奖的方式,还特设奖项和高额奖金。依托北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影响较大的公交安全事故,一次次将公交行业安全问题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受到上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
期刊
为了更好地保证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安全,加强肉制品的规范分类管理,我国于2011年6月16日颁布国家标准《肉制品分类》(GB/T 26604—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肉制品分类》
期刊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渡,高宗朝廷在秦桧党人的操纵下,议和投降,促成绍兴和议的签订,并施行严厉的政治高压政策,一系列的政治事件使南宋政治空气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窒息和黑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