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共有的病理改变。其本质是通过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调控,激活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 Cell,HSC),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ECM在体内过度沉积而引起肝纤维化。在西方国家,酒精性肝损害是造成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而在我国则为肝炎病毒,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目前多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则很难或不可逆转。 本课题理论部分从古代文献对肝纤维化的认识,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优势和研究现状,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实验部分主要观察膈下逐瘀汤及其拆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组织形态学,TIMP-1/2等方面的影响,以探讨膈下逐瘀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根据ALA-Kokkol的造模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设立膈下逐瘀汤全方组、活血组、行气组,并以秋水仙碱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造模结束后进行灌胃治疗,治疗一个月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的变化,光镜、电镜下分别观察肝纤维化大鼠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肝纤维化程度(HE染色、Mallory染色),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前后TIMP-1、TIMP-2的基因调节和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膈下逐瘀汤能显著降低DMN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活性;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PC-Ⅲ的含量,中文摘要对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一l/2)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病理切片显示治疗后的肝纤维化大鼠在胶原沉积,炎症改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方面均有明显变化。结论:月甭下逐癖汤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提示隔下逐癖汤可能对防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大抵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①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恢复肝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脏血液循环。 ②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的表达,表明HA、LN的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 ③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减少m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阻止肝纤维化发展或逆转肝纤维化。 ④可降低参与肝纤维化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工MP一1/2),改善细胞外基质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