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u-碱双功能催化剂选择氢解生物质基糠醇制备戊二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jxb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基糠醇价廉易得,是经选择氢解合成高附加值1,2-和1,5-戊二醇的理想原料。基于纳米Cu优异的C-O键氢解活性和碱性载体对反应物分子和反应中间体以及催化剂的稳定作用,本论文通过设计不同结构和组成的纳米Cu-碱双功能催化剂,实现生物质基糠醇选择氢解制备戊二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采用柠檬酸一步络合法制备了具有一定钙钛矿结构的不同Cu含量Cu-LaCoO3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的糠醇氢解性能。研究发现Cu负载量和催化剂预处理条件显著影响催化剂的糠醇氢解性能。973K焙烧的10wt%Cu负载量催化剂经5%H2-95%N2还原处理后,在温和条件下(413K,6MPa H2)可取得100%的糠醇转化率以及55.5%的戊二醇总选择性(其中1,5-戊二醇和1,2-戊二醇的选择性分别为40.3%和15.2%)。关联催化剂构效关系显示Co0主要促进糠醇加氢制四氢糠醇,而Cu0与CoO位点之间的平衡和协同作用对于取得高戊二醇总收率和高1,5-/1,2-戊二醇选择性比起决定性作用。  2.考察了采用沉淀法制备的不同Cu含量的xCu-La2O2CO3-DP纳米棒状催化剂以及不同方法制备的10Cu-La2O2CO3催化剂的糠醇氢解性能。发现具有较小Cu晶粒尺寸和适中表面碱性的10Cu-La2O2CO3-DP纳米棒催化剂比La2O2CO3负载的其他Cu-基催化剂表现出更优异的糠醇氢解性能,在413K,6MPa H2的温和反应条件下取得61.8%的戊二醇总选择性,其中1,2-戊二醇和1,5-戊二醇的选择性分别为45.8%和16.0%,二者之比接近2.9∶1。活性Cu与棒状La2O2CO3载体之间的紧密相互作用对提高糠醇氢解制备戊二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Cu-La2O2CO3-DP催化剂较高的1,2-戊二醇选择性可能与La2O2CO3纳米棒诱导的择型催化及糠醇中羟甲基的位阻效应有关。  3.以碱性羟基磷灰石(HAP)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u负载量的纳米Cu-HAP催化剂并考察了它们的糠醇氢解性能。发现5Cu-HAP-DP催化剂表现出最优异的糠醇催化性能,在413K,6MPa H2的温和反应条件下分别取得39.6%和12.5%的1,2-和1,5-戊二醇选择性,二者之比达3.2∶1,高于目前文献所报道Cu-基催化剂。循环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损失,可能是造成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合成了五种新型的含烯烃基的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并通过催化剂结构中的烯烃基,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与苯乙烯共聚,生成高分子化烯烃聚合催化剂.详细研究了高分子化催
该文通过利用易得的无机硅原料(硅酸钠)和相应的有机硅原料,通过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耐热性能优良并具有一定粘接强度的MQ硅树脂,这种MQ硅树脂活性较强,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固化成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的钢丝绳,在新绳刚投入使用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伸长,致使井上、下对罐位置出现偏差,一般都要经过几次串调整后,才能发挥出正常的生产效率. Multi-r
该论文所涉及的微分离技术包括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于论文所设及的研究领域不同,特将论文分为两部分.一.毛细管电泳在传统药物分析
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天然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长期以来研究思路和方法手段受传统理论的束缚和限制,特别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得中药产品一直徘徊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系统研究了32种开链大环化合物对Am(Ⅲ)/Eu(Ⅲ)及Cs(Ⅰ)/Na(Ⅰ)的萃取分离行为.考察了振荡时间、pH值、对阴离子、苦味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稀释剂
该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四种1,7-二芳基庚烷类(1,7-diarylheptanoids)天然产物的合成和五种1,3-苯并二噁茂类化合物(1,3-benzodioxoles)的合成研究.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四种1,7
该文研究了4种血红素蛋白质在壳聚糖薄膜电极以及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在羧甲基纤维素钠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性质,并应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
该研究论文由环糊精介绍,超分子体系β-环糊精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包结物特征与结构以及微波辐射法在β-环糊精包结反应中的应用三部分组成.β-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是
出身文学而从事传播学研究的麦克卢汉,同时关注文学和艺术。在考察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艺术危机后,他提出,艺术的危机至少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文字的出现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