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又称为“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明显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慢病之一。李跃华教授一直致力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强调骨质疏松症在老年既是衰老退化的生理性疾病,也可以是代谢性疾病、多种肾病的合并症等。多种原因可以加速骨骼疏松,致病因素多,治疗周期长是特点。因此治疗中李跃华教授研制了多种中药剂型供患者选择使用。常用的有劲骨坚1-3号汤剂、劲骨坚1-3号颗粒剂和劲骨坚1-3膏方剂型。骨质疏松症需服药治疗周期长,因此膏方剂型是患者非常喜欢而且能够较长一段时间坚持服药的最好剂型。因此达到了序贯治疗巩固的目的,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跃华教授应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用药规律,从而全面的学习李跃华教授应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经验,将专家的学术思想进行继承和传播。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来源于2016年-2019年李跃华教授门诊以膏方治疗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处方,规范数据后,建立患者基本信息及中药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 24.0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应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处方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从应用膏方处方的患者性别及年龄的情况统计发现,522例患者中,男性141例,女性381例,男女比率为:1:2.70;同时将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分层,≤44岁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为长寿老人,522例患者中青年人有6人,其中男性有1人,女性有5人;中年人有95人,其中男性有15人,女性有80人;年轻老人有252人,其中男性有65人,女性有187人;老年人有164人,其中男性有57人,女性有107人;长寿老人有5人,其中男性有3人,女性有2人。可见临床中会应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以女性为多,男性较少,且均为年轻老人≥60&≤74)占多数,其次是老年人(≥75&≤89岁)次之。2.从处方时间与季节分布统计发现,11月、12月、1月开出的处方最多,6月、7月、8月开出的处方最少,所以在各个季节的处方分布中可见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夏季处方数最少。3.从本次收集的病例的诊断类型可见,其中诊断为骨量低下、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的患者均有,其中以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最多,有389人,占比74.5%;骨质疏松症129人,占比24.7%;骨量低下最少,有4人,占比0.8%。从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可见,肝肾亏虚证25人,占比4.8%;脾肾两虚证212人,占比40.6%;肾虚血瘀证285人,占比54.6%;肾虚血瘀证最多。4.针对膏方药味总数、处方重量两个方面分析可见,522张处方中平均药味均数是32.43±2.83(味),其中处方药味最少的25味,最多39味;处方重量均数是4869.33±154.41(g),重量最轻4180g,重量最重5000g;5.从处方药费金额上看,均数是1196.43±118.14(元),价格最便宜的为1017.82元,价格最贵的为1489.88元。6.从高频药物的分析可以发现,李跃华教授常用的前30味药物是川芎、炙黄芪、骨碎补、盐杜仲、黑芝麻、熟地黄、生地黄、桑葚、川牛膝、独活、三七粉、秦艽、姜黄、酸枣仁、桑寄生、红景天、制川乌、丹参、制草乌、牛膝、烫狗脊、红参、山楂、枸杞子、细辛、龟甲胶、陈皮、伸筋草、党参、威灵仙。所用药物中主要包括补肾健脾作用的骨碎补、盐杜仲、生熟地黄、炙黄芪、党参等,化痰逐瘀药当归、丹参、三七粉等,舒筋通络药川怀牛膝、独活、桑寄生等;调节膏方味道及色泽的药物如黑芝麻、桑葚、枸杞子等;针对收膏的胶类药物如龟甲胶、鹿角胶、阿胶等和糖类辅料如蜂蜜、冰糖、红糖、木糖醇等的临床选用特点。7.通过关联规则统计发现,李跃华教授常用两种药物组合丹参和川芎组合,红参、枸杞子、独活、桑寄生、骨碎补、盐杜仲等均和炙黄芪;常用的三位药物的组合由三七粉、盐杜仲和骨碎补组合,丹参、炙黄芪和川芎组合,丹参、骨碎补和川芎的组合,酸枣仁、黑芝麻和川芎组合,丹参、盐杜仲和川芎等;常用的四味药物的组合主要由三七粉、盐杜仲、川芎和骨碎补的组合,三七粉、盐杜仲、炙黄芪和骨碎补的组合,三七粉、黑芝麻、盐杜仲和骨碎补组合,丹参、骨碎补、炙黄芪和川芎组合,三七粉、熟地黄、盐杜仲和骨碎补等。8.通过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得出李跃华教授临床应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方为:川芎、炙黄芪、党参、骨碎补、盐杜仲、熟地黄、生地黄、黑芝麻、桑葚、川牛膝、牛膝、丹参、三七粉、酸枣仁、独活、桑寄生、烫狗脊、秦艽、姜黄、威灵仙、龟甲胶、枸杞子、山楂、陈皮、补骨脂、炒白术。结论:1.目前临床中选择应用膏方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以女性且为60~74岁之间的年轻老人为主。膏方处方量最大是在冬季,而膏方素有“冬令进补”的普遍时令性服药特点,但结合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考虑,本次研究中膏方处方量与季节的相关性原因是与冬季天气寒冷,气血循行不畅达,导致老年多种疾病的症状在这个季节更突显有关。2.从膏方的药味数量、处方重量以及单方金额分析膏方的经济性特点,从此看出李教授的膏方药味数较汤药药味数较多,且药方重量均在5000g以下。李教授单次处方用药时长为一个半月,药方的平均价格基本在1500元以下,相较之下,从临床观察可以看出膏方处方价格较普通汤药其实是较为经济实惠的。3.李教授按病程进展将骨质疏松症的证型分为肝肾亏虚、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三种,本次研究中以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且证型以脾肾两虚兼血瘀型占比最高。说明随着病情的进展,甚至是出现了明显的骨折时患者才比较愿意选择膏方这种长时间服用的剂型。从侧面说明目前人群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及重视程度普遍不足。4.根据关联关系、聚类分析及李跃华教授临床确认骨质疏松症的膏方基本由其经验方劲骨坚方为基础,具体为:川芎、炙黄芪、党参、补骨脂、炒白术、骨碎补、盐杜仲、熟地黄、生地黄、黑芝麻、桑葚、川牛膝、牛膝、丹参、三七粉、酸枣仁、独活、桑寄生、烫狗脊、秦艽、姜黄、龟甲胶、枸杞子、山楂、陈皮作为骨质疏松膏方的基础方。其中以骨碎补、杜仲、补骨脂平补肾阳;生/熟地黄、龟甲胶等滋补肾阴;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等益气健脾,陈皮,山楂消食和胃,以防膏方滋腻碍胃;川芎、丹参、三七粉、姜黄、川怀牛膝、红景天等活血祛瘀止痛;独活、秦艽、桑寄生、烫狗脊、伸筋草等舒筋通络。除此之外,为保证膏方在质、色、味上的品质,常用桑葚、黑芝麻等调和膏方的色味。5.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名医处方用药特点,总结归纳名医经验的的方法是近些年来的传承中医经验,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采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不仅避免了人脑的主观局限性,同时还有助于促进中国医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但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数据挖掘经验还并不能完全取代经验总结,换而言之,就是其根本上还无法完整的体现名家学术思想,只能完成部分环节问题,在小的细节方面还需要专家的再次解读和分析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