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铜离子络合剂和纳米氧化铜对肝细胞生长及铜在上皮细胞模型吸收转运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d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一不同铜源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细胞培养液中铜离子价态研究  本试验旨在研究硫酸铜、微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在水溶液或细胞培养液中解离出的铜离子价态。在硫酸铜、微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铜水溶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一价铜离子络合剂(BCS)或二价铜离子络合剂(EDTO),检测超滤液中铜含量。结果显示:在纳米氧化铜水溶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EDTO、BCS,超滤液铜含量均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在微米氧化铜、硫酸铜水溶液中或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EDTO,超滤液铜含量均分别小于对照组(P<0.05);在微米氧化铜、硫酸铜水溶液中或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BCS,超滤液铜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水溶液或细胞培养液中,硫酸铜、微米氧化铜解离产生Cu2+、纳米氧化铜解离产生Cu2+和Cu+。  试验二添加纳米氧化铜和一价或二价铜离子络合剂对原代肝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通过在含硫酸铜、微米氧化铜或纳米氧化铜的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价或二价铜离子络合剂,研究其对肝细胞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离体培养鸡肝原代细胞48h后,随机分为10组,每组5个重复。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4组分别在培养基质中加入硫酸铜、微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铜(铜水平8mg/L);第5~7组分别在2~4组的基础上再加入2倍铜摩尔含量的BCS,第8~10组分别分别在2~4组的基础上再加入0.5倍铜摩尔含量的EDTO。测定肝细胞相对成活率以及基质中肝酶的活性、铜含量。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相对成活率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硫酸铜+EDTO组、微米氧化铜+EDTO组、纳米氧化铜+EDTO组、纳米氧化铜+BCS组的相对成活率均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硫酸铜+EDTO组、纳米氧化铜+BCS组、纳米氧化铜+EDTO组上清液中游离铜含量和LDH、AKP、ALT、AST、γ-GT、CP活性均显著低于自身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铜水平为8mg/L的纳米氧化铜培养液中,肝细胞发生损伤,是Cu+和Cu2+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验三铜离子络合剂对硫酸铜、微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在Caco-2细胞模型上吸收转运的影响  通过建立Caco-2细胞模型,研究一价或二价铜离子络合剂对硫酸铜、微米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转运的影响。将Caco-2细胞模型随机分成9组,第1~3组分别加入硫酸铜、微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铜(铜水平8mg/L)作为对照组,第4~6组分别在1~3组的基础上再加入2倍铜摩尔含量的BCS,第7~9组分别分别在1~3组的基础上再加入0.5倍铜摩尔含量的EDTO,不同时间点取样进行铜含量检测。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组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转运量(A)显著大于硫酸铜组、微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BCS、EDTO的纳米氧化铜组Papp和A显著小于自身对照组(P<0.05),添加EDTO的硫酸铜组显著小于自对照组(P<0.05),添加BCS的硫酸铜组、微米氧化铜组Papp和A和自身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纳米氧化铜与微米氧化铜、硫酸铜吸收方式不同,纳米氧化铜铜吸收量大于硫酸铜、微米氧化铜,纳米氧化铜能以Cu+和Cu2+两种形式被细胞转运吸收,而硫酸铜是以Cu2+形式被细胞吸收。
其他文献
新城疫(ND)是由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禽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毁灭性疾病,被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给世界各地养禽业带来巨大威胁。由于NDV是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很高的变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