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冲突逐渐增多。这里的环境冲突是指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的环境领域的公共冲突,不指代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冲突。环境冲突不断发生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民众因当地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围堵企业大门、堵塞交通、与企业安保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民众因担心拟建化工项目和垃圾焚烧项目产生污染进行接头抗议、网络动员,这影响了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因环境冲突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民众这三方利害关系人,所以,这三者的关系也受到了挑战。目前,政府公共部门是主要的化解主体,并且,政府公共部门在化解环境冲突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暂时缓和冲突、制止冲突的持续、消解一定程度的冲突能量。但是从实践来看,中国环境冲突化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如政府陷入全能角色的主体困境,诉求较为集中的争议事项困境,民众对企业、政府、环保民间组织信任不足的结构困境,现代网络方式引发负面消息的方式困境,环境法律缺失和环保意识薄弱的情境困境。因此,环境冲突化解需要新思路的出现,冲突转化理论有一定的化解针对性和化解效果。为此,笔者从冲突转化层次的视角对中国环境冲突治理做了一些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冲突转化的五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分析冲突转化应如何为环境冲突化解提供条件。笔者主要从行动者转化、争议事项转化、结构转化、方式转化、情境转化五个方面做了相应分析,具体表现为环境冲突的行动者转化、环境冲突的争议事项转化、环境冲突的结构转化、环境冲突的方式转化、环境冲突的情境转化。环境冲突的行动者转化,以政府、企业、民众三大主要利害关系人为主体,以各行动者的角色转化作为研究视角进行相关论述。本研究论述了转化环境冲突行动者的目标、环境冲突行动者转化的方式,并结合案例进行了相关分析。为了有效化解环境冲突,政府作为主要行动者,应该由直接冲突者或潜在冲突者转化为对话者、协商谈判者、环境监测者、信息发布者;企业作为主要行动者,应该由直接或潜在冲突者转化为对话者、协商谈判者、社会责任承担者;民众作为主要行动者,应该由直接或者潜在冲突者转化为对话者、监督者、环境影响评价参与者、环境政策制定参与者。环境冲突的争议事项转化,主要从行动者关注的事项上进行论述。本研究论述了转化环境冲突争议事项的目标、环境冲突争议事项转化的方式,并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分析。为了有效化解环境冲突,消解环境冲突能量,环境冲突的单一关注事项应转化为具有可执行性的多元事项,即将民众保护环境权益转化为企业、政府、民众保护环境与治理环境的行动,将民众保护环境权益转化为政府、企业补偿民众与各主体共同改造社区;同时,环境冲突的竞争性事项应转化为建设性妥协事项,即将关停企业的行为转化为企业治理环境的行动。环境冲突的结构转化,主要从参与者结构、关系结构、势力结构三方面进行论述。本研究论述了转化环境冲突结构的目标、环境冲突结构转化的方式,并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分析。参与者结构转化过程中,参与者应由政府、企业、民众转化为政府、企业、民众、环保民间组织、媒体、专家学者、污染物鉴定机构等;关系结构转化过程中,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应转化为企业与民众的关系,政府、企业与民众的关系应转化为政府、企业与环保民间组织的关系;势力结构转化过程中,民众的环境权利应该得到保障,环保民间组织的地位和权利应该得到确认和保障。环境冲突的方式转化,主要从理性方式与现代方式的运用上进行论述。本研究论述了转化环境冲突方式的目标、环境冲突方式转化的实现路径,并结合案例进行了分析。为了实现感性方式向理性方式的转化,我们要增加民众的环保知识、引导民众理性维权;为了实现传统方式向传统与现代方式并存的转化,我们要通过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企业的正确使用和民众的有序参与,来发挥网络的正向作用。环境冲突的情境转化,主要从政策情境、法律情境、文化情境三方面进行论述。本研究论述了转化环境冲突情境的目标、环境冲突情境转化的方式,并结合典型案例对其进行了分析。为了转化环境政策情境,我们要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环境规制政策体系、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转化环境法律情境,我们要提高环境保护法的位阶、完善环境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了转化环境文化情境,我们要培养社会民众的环境意识、培养企业的环境意识、鼓励民众参与环境文化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