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封堵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资料与方法:正常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9.3±5.2)岁。成功行封堵术的VSD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1±4.7)岁。使用Siemens Sequoia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心脏探头频率2.25-4.25 MHz,帧频维持在70-100Hz。正常组及VSD组封堵术前、术后3天(3d)、1个月(1m)、3个月(3m)、6个月(6m)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VVI检查。应用TTE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LVFS),并在VVI模式下,取心尖二腔心、三腔心及四腔心切面测量左室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PSS),取胸骨旁二尖瓣环、乳头肌及心尖水平测量各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PSS)。比较以上四个参数封堵术前、术后3d、1m、3m及6m的组间差异性,比较VSD组术后6m与正常组LPSS及RPSS值的组间差异性。结果:1、VSD组封堵术前、术后3d、1m、3m及6m的LVEF及LVFS均在正常值范围,五组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基底段后、下壁及中间段后壁外,VSD组左室余节段术后lm、3m及6m的LPSS值均较术前及术后3d减低(P<0.05);术后lm、3m、6m三者间及术后3d与术前之间LP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除二尖瓣环水平前间隔及乳头肌水平侧壁外,VSD组左室两水平余节段术后lm、3m及6m的RPSS值均较术前及术后3d减低(P<0.05),术后lm、3m、6m三者间及术后3d与术前之间RP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VSD组左室心尖水平侧壁、下壁术后6m的RPSS值较术前、术后3d、lm及3m增高(P<0.05),前壁及间隔壁术后3m及6m的RPSS值均较术前、术后3d及1m增高(P<0.05);各节段术前、术后3d及1m之间RP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VSD组左室各节段术后6m的LPSS及RPSS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SD封堵术在纠正异常分流血流的同时左室收缩功能亦恢复正常。2、VVI技术能检测心脏纵向、径向方向上的运动信息,为临床评估VSD封堵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