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界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然而对比喀斯特峰林而言,研究区内砂岩峰林地貌研究尚显薄弱,关于其形成年代、地貌演化等问题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而研究区内河流阶地、夷平面、溶洞等层状地貌广泛发育,这无疑可以为区内地貌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因此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剖析研究区内夷平面及茅溪、索溪河流阶地发育特征,结合典型洞穴系统——黄龙洞及砂岩峰林不同层状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沉积学、地貌学和年代学角度综合探讨张家界地貌演化过程,并为区域气候变化及新构造运动提供重要的信息,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野外地质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一级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夷平面高程为1100-1300m,夷平面上发育有大量的风化壳及古岩溶等残留地貌。夷平面下部保存完整的砂岩平台,组成剥夷面,高程为800-950m。研究区夷平面和剥夷面分别形成于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2)经过野外调查,我们查明了张家界地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并应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及热释光(TL)技术对河流阶地以及黄龙洞最高层砾石层进行测年。测年结果表明张家界地区主要河流阶地均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张家界河流阶地应该是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构造抬升为阶地形成提供了下切的空间,而气候变化主要影响河流的下切与堆积过程。(3)研究结果表明,晚第三纪以来形成夷平面和剥夷面。受古长江中游水系调整的影响,澧水的支流——茅溪自1Ma以来开始发育七级阶地。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4很少发育,主要表现为河流两侧位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岩溶洞穴黄龙洞从上往下可分为4层,最高层发现的砾石层表明,该砾石为外源砂岩,至少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暖湿环境下。张家界砂岩峰林可明显分为四个主要层次,与索溪中下游的河流阶地、黄龙洞穴在地貌形态上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据此可推断索溪于中更新世下切入基岩形成不同层次的砂岩峰林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