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64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了解脑干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干梗死患者,共64例,男45例(69.2%),平均年龄57.8岁,女19例(30.8%),平均年龄62.9岁,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头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干梗死,且为新鲜病灶。将64例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进展组共23例(35.9%),非进展组共41例(64.1%),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发热感染因素及影像学表现,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间的计数资料用X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 64例患者中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病史40例(62.5%),吸烟史26例(40.6%),高纤维蛋白原血症23例(35.9%),血脂异常症21例(32.8%),冠心病史14例(21.8%),糖尿病史13例(20.3%),脑卒中史13例(20.3%),饮酒史10例(15.6%)。进展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较非进展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2以眩晕或头晕为首发症状者29例(40.6%),以偏瘫首发都21例(32.8%),以构音障碍首发者16例(25.0%),以四肢瘫为首发者6例(9.4%),以意识障碍首发者6例(9.4%),以复视为首发症状者5例(7.8%),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首发者4例(6.3%),以走路不稳首发者4例(6.3%)。各临床首发症状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表现头晕者43例(67.2%),构音障碍33例(51.6%),偏瘫者27例(42.2%),面舌瘫23例(35.9%),偏身感觉障碍17例(26.6%),球麻痹17例(26.6%),复视13例(20.3%),眼震13例(20.3%),四肢瘫9例(14.1%),意识障碍9例(14.1%),共济失调9例(14.1%)。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表现者两组间比例有统计学差异。4典型脑干梗死者17例(26.6%),其中特征性脑干综合征共4例(6.3%),分别为闭锁综合征1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1例。5发病24小时内发热患者共16例,进展组12例(52.2%),体温在37.4℃~38.0℃者6例,38℃以上6例,有明显感染者6例;非进展组4例(9.8%),体温在37.4℃~38.0℃者3例,38℃以上1例,有明显感染者2例。发热患者总数、体温在37.4℃~38.0℃者及体温38℃以上者例数在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在发病24小时后行头CT者共28例,阳性率为42.9%,6小时后行头MRI检查者为60例,阳性率为100%。7 64例患者中发现延髓梗死14例(21.90%),脑桥梗死38例(59.40%),中脑梗死8例(12.50%),脑桥延髓同时受累3例(4.70%),延髓脑桥中脑梗死1例(1.60%),合并小脑梗死5例(7.80%),合并丘脑梗死3例(4.70%),合并幕上梗死31例(48.40%)。结论:1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史、卒中病史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为脑干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2表现有偏瘫、四肢瘫、构音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症状、体征者病情进展可能性大。3卒中发病后最初24h内的高热,是脑干梗死病情进展的重要预测因素,体温越高,卒中进展的危险性就越大。发热及感染是脑干梗死病情进展的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4 MRI在诊断脑干梗死方面明显优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