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亟需寻找新突破口的国内经济市场,我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至今已有五年多。其中,德国作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另一端点、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增长极,它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关乎着“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德国媒体作为“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传播主体,它们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哪些因素造成了德国媒体的这种印象?如何从新闻传播层面对传播效果进行改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亟需寻找新突破口的国内经济市场,我国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至今已有五年多。其中,德国作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另一端点、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和增长极,它对“一带一路”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关乎着“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德国媒体作为“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传播主体,它们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哪些因素造成了德国媒体的这种印象?如何从新闻传播层面对传播效果进行改良?围绕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图片报》、《法兰克福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和《时代报》这五大德文报刊网络版的内容分析,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面逐步剖析了“一带一路”在德国的信息传递、信息解读以及态度行为变化,进而总结出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报道效果及其特征。
研究发现,德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呈现出一种再平衡态势:除了真实性与倾向性之间的平衡,还呈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之间、新闻价值观之间的再平衡。体现在具体的新闻活动中表现为:既没有盲目夸大“一带一路”的合作前景,也没有一味以西方视角解读中国企图;对“一带一路”展现出一种既好奇又害怕的态度,在新闻文本中透露着一种矛盾心理。
之所以会呈现出“再平衡”的新闻报道特点,既有政治经济原因,也暴露出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媒体本身的特性。经过纳粹集权统治之后,民主化改造后的德国媒体有着对“新闻自由”和“言论独立”的执着追求,在进行新闻报道时不盲从于政府观点、对世界局势变化始终保持警醒。对此,本文在最后提出,我国在以“一带一路”为主要新闻议题的对外传播活动中,应着重考虑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历史差异及其特点,以兼容并包的气度和胸怀切实做好“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工作。
其他文献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是全球著名的综合性科技普及类杂志,杂志历史悠久,于189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刊,至今已连续出版120年。目前,杂志在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拥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等9个国际版本,现已建立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全球科技媒体品牌,具有鲜明的科技传播特色。而在当今我国的科技传播中,存在着“重科学知识的传播,轻视技术传播”的现象,我国的科普杂志办刊水平与国际优秀期
在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红色经典”改编电影的传播已然成为一种常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红色经典”改编电影作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实际上折射出了当代社会多种意识、历史观念、审美趣味乃至个人经历、生活偏好的碰撞和冲突,“红色经典”改编电影的传播不只是一种媒介事件,亦不可简单地归为政治与文化的范畴,这是我国的国情使然,亦是我国现代与当代文化传播的历史现实。“红色经典”改编电影与大众文化的商业
电视会消亡么?这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下,电视从业者与媒介研究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目前大多数电视节目收视率不断下降,开机率也越来越低,相当多的电视从业者纷纷离职,部分转投网络行业,种种迹象表明电视媒介正经历发展的寒冬。与电视发展的颓势不同,综艺节目逆势上扬,不仅在传统电视媒体中收视强劲,在网络平台上同样展现活力。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类型之一,综艺节目的转型可谓相当成功。1991年
我国的动漫迷群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欧美、日韩等国家流入国内的动漫备受国内动漫迷青睐。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普及计算机,短短数十年,我国已迅速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进入21世纪之后,动漫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网络环境下,动漫迷群已从传统的漫画、电视等平台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中,并且在网络加速的作用下,网络动漫迷群数量快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这也意味着我国动漫产业市场潜力无限,市场发
数字媒体时代下的国际社交媒体成为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传播者在国际社交媒体中对中国城市的影响力,挖掘传者特征中能够引起中国城市影响力变化的相关因素与传播规律,对于提升中国城市的国际关注度和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国际社交媒体Twitter为代表,随机选取以中国30个城市为关键词的主题样本及传者信息进行网络爬虫,通过实证考察的形式对中国城市在国际社交媒体中的影响力水平及相关传者的特征
2008年前后至今,中国电视荧屏上活跃着一批以平民发明家的发明创新为题材的电视发明秀节目,它们在形式上大幅借鉴了海外同类节目,在内容上则巧妙地站上了大力弘扬科技创新的政治舆论“风口”。而作为一种民间科技创新角色,平民发明家形象在此类节目中的塑造和表现无疑具有广泛的现实关联。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电视发明秀塑造了怎样的平民发明家形象,由此折射了怎样的电视传媒及公共文化语境,这一形象特征与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
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和商业化的进程的加速带来巨变,许多媒体背离了自身的价值,脱离了人的生活,强调冲突化、明星化和娱乐化,呈现出了非常态化的样态,这会导致新闻的异化和受众的失落,并使得真实的生活和日常体验被遮蔽。 本文对当下新闻的非常态化进行了反思,在当代非常态化新闻充斥媒介环境时代背景下,通过厘清“日常生活”的理论脉络,尝试建构新闻的常态化转向模型,提出需要回归日常生活为范式的新闻研究视域,转变对“
本文旨在探讨建设性的新闻报道在新型主流媒体中的应用形式,以解决当前新型主流媒体中存在的弊端。具体来说,本文测试了建设性的新闻报道中可以应用于新型主流媒体的两种技巧:一是将积极情绪纳入新闻报道中,二是将问题解决方案的信息纳入新闻报道中。测试1发现,在阅读新闻报道时,经历积极情绪的人感觉更好,对报道的态度更为认可,而且比那些经历过消极情绪的人更倾向于从事一些亲社会的行为。测试2考察了新闻报道中解决方案
在人类社会出现伊始,谣言便已经产生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谣言的形态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以适应人类社会传播模式的不断革新。谣言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对于某个群体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所谓谣言,即是未被确定或者证实的消息,谣言不一定是错误的,它也有可能是正确的。早期的谣言是以口耳相传为主要的传播形式,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媒介化社会的到来,信息传播开始融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并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点,信息
警察,作为一种职业,一直以来,从事着保护国家安全、人民安全、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工作。其权威性不可动摇。然而近年来,频频爆出警察执法不规范,暴力执法,警察不作为等负面新闻。尤其是在2014年中,有关警察违规违纪的新闻量剧增严重影响了警察的权威形象,此现象不仅引起了公众对公平正义的质疑,更引起了国家权利机关的重视。 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和线上的非参与式观察了解警察具体的行为